艾窝窝
2012-01-01孙林
民间文学 2012年2期
北京有一种清真早点叫“艾窝窝”,原是宫廷食品,后来才传到民间市井。关于这种“艾窝窝”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清代乾隆年间,新疆有一支少数民族的首领受坏人调唆,发动内乱,要杀自家的族兄,艾哈买提·多布尔来了,想把一族拉出去。新疆守边将官奏报朝廷进行征剿,收服了叛军,立族兄艾哈买提·多布尔为酋长。多布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从本族中选了一名最年轻漂亮的姑娘黛丽拉,献给乾隆皇帝为妃。
本族中有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叫艾哈买提·多尔吉,他从小就和黛丽拉在一起骑马、放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了以后,他们互相倾吐了暗藏已久的倾慕之情。没想到,多尔吉被迫抓去当了“叛军”,而黛丽拉被当成“礼物”献给了皇帝,一对情人被活活拆散了。黛丽拉起程那天,三十峰骆驼六十匹马,带上家乡的一切珍贵东西,一同上路。随黛丽拉前往京城的,都是族中最棒的小伙子和姑娘,就是不叫多尔吉相随。黛丽拉一路上奔波劳累,苦不堪言,穿冰河、过雪岭,瀚海石滩,每走一步都回头看看家乡的土地,土山峰和羊群;每走一站都要唱起忧伤的歌子,只有想起多尔吉时,心里才舒畅。她像被关进笼中的云雀,再想在草原和蓝天上飞翔,再想和心爱的人儿放马追逐,是永远不可能了。如今每一步都有人跟随侍候,怕风吹皴面孔,怕日晒黑皮肤,怕雨淋病身体。他们哪里知道,黛丽拉早已变成一只空壳,她的心早已留给了故乡的草原和那亲爱的心上人了。
从新疆到北京,走了整整十个月,黛丽拉的身体已弱不禁风,到了皇宫就住进太医院治病。各种仙丹妙药都不能使她的病体康复。乾隆皇帝赐她为“香妃娘娘”,千方百计想使这位远道而来的妃子高兴,却丝毫引不起妃子脸上的一丝笑影。她每日登上西苑太液池的城楼西望家乡,唱着忧伤的歌。乾隆为了不叫她想家,大兴土木,在对面盖起了一片新疆小城——白帽营。迁来回族百姓居住,使香妃一登上城头就像在家乡一样,能看到同族父老和听到熟悉的乡音。然而这一切努力反而更加重了黛丽拉对家乡和多尔吉的思念。
黛丽拉从新疆出行之日,在阿玛尔老爹的帮助下,多尔吉逃出了禁押叛军的苦役营。他一路上讨饭、做工、赶马帮、拉骆驼……为了糊口,什么都干,学会了许多本事,一步步奔向京城。一年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北京。在同族兄弟的帮助下,他混进白帽营,在一处小摊子上制作烧饼。
有一天,隔着宽宽的御道和参差错落的房舍,他终于看见了心上人黛丽拉,他多想见到她,多想为她弹一曲“冬不拉”呀!可帝苑禁卫森严,为了她的安全,只好把一切美好的祝愿埋在心间。
忽然有一天,白帽营里贴出一张“皇榜”,说香妃娘娘不思饮食,谁要是能做出香甜可口的食品献给娘娘,就能升官受赏。多尔吉想,有什么办法使黛丽拉知道我来到了京城呢?他忽然想起一件往事。有一年夏天,他和黛丽拉一同放牧,因为黛丽拉的母亲森雅大婶有病,下雨时,有一袋大米被雨水淋湿,穷人的粮就是命啊!怎么办?巧手的森雅大婶把米又是蒸又是煮又是捏又是揉,想作成馕饼。结果面太软,只能作成“面团儿”,没想到,凉着吃起来又黏又软,又甜又香,非常好吃,黛丽拉还留给多尔吉吃。多尔吉想到这里,心里说:“对!只有这种东西才能使黛丽拉知道我在她身边,她会高兴的!”于是多尔吉忙活开了,按森雅大婶的办法做起来,他一边做一边回味着当年他二人在马上吃着这种“面团儿”的情景。他用京城里最好的糯米,选最好的糕点佐料桃仁、青梅、金糕、芝麻、瓜子仁、桂花、白糖、青丝红丝等,切成小方丁作成馅儿,放在面团里,终于做出了精美的“面团儿”。它们一个个洁白如雪球儿,正中顶上点着红点,码在浅绿色的盘子里,谁见了都想吃。
太监前来验收贡品,问:“叫什么名字?”多尔吉以为问自己叫什么名字,连忙回答说:“叫艾哈买提·多尔吉——”一见太监用手指着盘子,于是把“面团儿”和名字连成了一个名字:“艾哈买提·多尔吉面团儿”。太监摇了摇头说:“怎么这么长的名字?就叫‘艾哈’,干脆就叫‘艾面团儿’吧!”
太监派人端着各种食品盒儿来到黛丽拉的住处,一样样打开盒子盖,请黛丽拉过目。太监每打开一盒就报一个名字。那名儿都是极为好听的,什么“仙人开口”、“万佛齐拜”、“灯上桃花”、“芙蓉寿山”、“一品状元红”、“萨其玛”……当他端过“面团儿”时,把刚才的名儿给忘了,只记着一个“艾”什么来着,若让娘娘知道报错了名还了得,于是含糊其辞地喊了一声:“艾……饽饽。”因为每天都这一套,黛丽拉早已听厌烦了,正要把他们轰出去,忽听什么“艾……哥哥”,心里一动,抬眼看了一下,见是久已不见的“面团儿”,马上说:“端过来!”太监吓了一跳,心里说:“要砸锅!哪壶不开提哪壶!”赶快递上去,见机行事!香妃问:“你说叫艾哥哥?”太监眼珠儿一转说:“回娘娘,这叫艾……窝窝!”“艾窝窝?”太监胸有成竹地说:“娘娘圣明,艾窝窝!”黛丽拉说:“好!每天给我送这艾窝窝来!”
太监下来一溜小跑,直奔白帽营,找到多尔吉说:“娘娘今儿开恩啦!收下了你的那个什么艾饽饽……艾窝窝了,从今儿个起,你呀,就别做烧饼了,就做这他妈的艾……窝窝!只要娘娘高兴,会有你的好处的!”黛丽拉拿起面团儿吃了一口,真香啊!是妈妈来了吗?不可能,她年老多病的身体到不了京城。是谁呢?艾……窝窝!呵!是他!多尔吉来了!我怎能见到他呢?
这天,乾隆皇帝听说香妃身体见好,要为她举办一次她家乡的“宫廷乐”,还要召白帽营的歌手来演唱。香妃派贴身的人秘密出宫找到了艾哈买提·多尔吉,送去赏银和密信,叫他化装成歌手进宫见面。
这天,多尔吉化好妆,穿上节日的服装,带上维吾尔小帽,拿上冬不拉,随着白帽营的乐队进了内苑,给香妃娘娘献歌舞。他们来到紫光阁,乾隆皇帝接见了他们,看他们为香妃娘娘演唱。多尔吉弹起冬不拉,唱着家乡喜庆欢乐的歌。香妃满眼含泪地心里喊着:“多尔吉大哥!”多尔吉多年不见黛丽拉,见她瘦成这样,于是他用家乡语言唱起了歌,叙说了这些年来的经过,因为他用维吾尔族语演唱,乾隆皇上也听不懂,还以为他唱得好,感动得香妃掉泪呢。最后多尔吉把一顶维吾尔小帽献给了娘娘,娘娘把手里的“香串儿”赏给了多尔吉,乾隆也赏了多尔吉五十两银子。从此,每隔十天半月的,就请白帽营进苑演唱一回,每见一面就唱一回离别的苦痛。有一天,多尔吉唱着唱着,“哇”地一口鲜血吐出来晕倒了……
被抬回白帽营后,多尔吉忍着疼痛,最后为香妃做了一次艾窝窝,并把这手艺教给了白帽营的乡亲们,不久他就去世了。临死时他要好心的人们能把他的尸体带回老家,埋在故乡。
香妃自打知道多尔吉吐血后,心里非常难过,派贴身的人去看过多次,密使不敢把多尔吉的死讯告诉她。可她从吃的艾窝窝的味道上已料到定有缘故,不久也病倒了。临终前要求把自己的尸体运回故乡埋葬,乾隆答应了她的请求。家乡的人们为这对不幸的情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因为怕皇帝怪罪,把二人分别埋在故乡草场的东西两边,东为“香妃冢”,西为“白帽坟”。每当夏天雷雨大作之际,人们就会看到这两座坟合成了一座,四周是金色光圈冒着热气,人们隐约可听到香妃的哭声伴着多尔吉的歌声,在雨中断断续续不停……
白帽营后来解散了,人们奔向四面八方,把艾哈买提·多尔吉兄弟的手艺——艾窝窝,也带到各处,从此,“艾窝窝”的名字誉满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