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创新模式的探讨

2012-01-01夏利波

职业时空 2012年4期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32)
  摘要: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根本宗旨,文中以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为例阐述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就业模式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学生就业难度加大,需要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即学生一边学习,同时去实习场地进行实习,从而将学习与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的教育体系,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有效地构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指导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快,但我国的电子商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基于这种国情,在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一个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会使国内电子商务人才的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也会使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有一个较为乐观的发展前途。
  一、电子商务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
  1.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专门的软件模拟实际操作。但由于真实的商务活动环境要比模拟环境复杂得多,且模拟软件存在着不能及时升级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限制。
  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真实,但学生的参与度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达到“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教育目标,只有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才能带动电子商务教育模式的发展。
  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据专家测算,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累计超过400所。然而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质量并不是理想,这就需要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工作适应能力。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指导的实施方案
  从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要为学生们建立一个就业指导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了解该专业的动向。
  1.通过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适宜企业开展网络贸易(企业诚信通、中国供应商)需要的项目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网络贸易操作能力。缓解地方传统企业因缺乏网络贸易人员而失去网络贸易的机会与市场,实现与地方传统企业的合作,成为传统企业从事互联网贸易的人才培养基地。
  2.通过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传统企业合作,开发适宜企业开展商务岗站推广、产品网上营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项目课程(讲义),从而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能力。
  3.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与电子商务型企业、传统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适时合作开发既适用于学生技能培养,又适合企业员工系统培训的项目,为电子商务型企业、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储备。
  4.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参与度,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创业中学会做事、做人,使他们经过三年的创业学习与准备后,在走出校门时就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5.成立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同时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检索资料,参考社会上编制问卷调查的通用步骤,采用问卷及跟踪调查的方法,获得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及能力要求的基础数据。根据专家认证结果改进与完善教改方案,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进行相关“全真”项目的开发,建立起“全真”项目带动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教学体系,形成可操作的能力考核及评价标准。
  三、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指导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1.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贯穿学生整个的学习阶段,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这样的体系,这就需要学校就业部门在指导中去获得经验来完善适合所有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中,指导工作队伍可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实施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模式,就必须建立一个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提升就业指导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就业指导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指导,群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学生的理想和期望都有所不同,就业指导的方式和内容就会有些差别,对那些由于期望值过高而失去信心的学生要进行特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自我生存的问题,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4.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和开发体系。就业指导工作从内容上看,是一个与高校其它活动相联系的、环环相扣循环链条中的一环。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不能脱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所反馈的信息又是高校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方向,进而提高就业指导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总之,就业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社会形势与环境的变化;要继续加大就业市场的开发力度,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不断吸取与发扬先进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啸.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
  业,2006,(3):25-26.
  [2] 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
  学生就业,2005,(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