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2012-01-01黄国庆田拥军
职业时空 2012年4期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并构建一整套实践育人的体系。文章认为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必须确立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保障机制、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多维评价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些明确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必须确立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保障机制、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多维评价机制。
一、确立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学生面临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使学生将知行统一起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这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解答的问题。实践教学就能起到一个“内化”和“升华”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确立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1.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在帮助大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同时,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几个保障:首先是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要从现有的基础课和概论课中划出1个学分的课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次是条件保障。社会实践教学有别于课堂理论教学,牵涉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诸多教学要素,需要各系部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必然要求各部门协调努力,尤其是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实践教学环节将寸步难行。最后是环境保障。每一所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经济开发区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建立长期的稳固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地处伟人故里的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同志故居、彭德怀纪念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一是课内实践形式。课内实践是指除传统的理论教学外,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现实,精心设计一些以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的形式,使学生互动参与,以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辩论、演讲、情境模拟、观看影视作品等等。
二是课外实践形式。课外实践又可以细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践是依托班级、社团等举行的一系列校园活动而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思政教师、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及系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的不同,教师规划、设计和指导活动的内容与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义务劳动、各种竞赛、延伸阅读、专家讲座、勤工俭学等活动,发挥调动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另外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校外实践的形式,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体验型参与型活动让每个学生课后参与完成。如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深入附近工厂、社区、街道、农村等地进行相应的参观、公益活动、调查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或者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课内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提高,参与度加强,课程教学实效性得以增强。
四、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一样,也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其他教职员工也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因而,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评价也应该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评价。要将学生的态度、行为、素质与能力综合起来进行考核,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结或体会的写作是否及时完成及水平高低。在评估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获取知识为本位,忽视对实践方法与过程的指导,忽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避免将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作为评价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了解社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反馈体系,将实践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实践情况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另外,还应建立健全教师考评与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和探索,也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大学生的努力践行,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傅新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初探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
[2] 黄蓉生,白显良.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1).
[3] 刘春.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