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大学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的必要性
2012-01-01庞琳唐燕艳林学
职业时空 2012年4期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2.广西教师培训中心,广西 南宁530000)
摘要:目前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培养“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分析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从教材、教学模式、师资、测试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融合
随着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的加速,涉外企业的增加以及企业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各种职业技术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彰显。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加之强化一定的外语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鉴于此,教育部提出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教材单一,主要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把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融合起来。而且为了应付B级考试,许多院校仅仅注重应试教育,英语教学仍沿袭中学以教师为中心的“领读单词—讲解课文—指导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经过一至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英语水平大多还是停留在高中阶段,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下滑现象。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反映大学英语只是在高中英语基础上的炒旧饭而已,对他们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目前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的话,别说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恐怕连最初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
针对以上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2000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高职学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是建立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上。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区别于普通高校,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培养出有特色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就必须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使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并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用或自编合理的高职高专教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的规划教材,如《实用英语》、《希望英语》等,这些教材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很多内容只是高中内容的简单重复,并未很好地结合社会需求实际。很多学生觉得学到的英语知识很难运用于他们的专业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一定要下功夫,课程内容要体现出高职特色,也就是要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及实效性。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根据院校的自身情况进行教材编写。在教材的编写上,要注意将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要素科学组合、合理搭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它的设计应以学生的专业为依托及毕业后将接触的相关实践工作为素材,突出交际性原则。教材的内容要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将打基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课文不宜过长,生词难词不宜过多,教师不必在课文理解和词汇语法解释上花大量的时间,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用英语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听说领先,听力和口语相互配合,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达到准确和流利。选择这样的教材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微观的外语环境,有利于摒除“哑巴”英语的弊端。
二、加快教师“转型”,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职业背景非常单一,只有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缺少行业知识。这必将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朝着与专业融合发展道路上的阻碍,而且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很不利的。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注意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知识。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鼓励其去企业、其他院校参观调研或定期派教师去企业学习或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员到学院担任培训课程教师,以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尽快完成教师向职业技术教育方向的转型。也可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调入相应的系部,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工作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向社会公开招聘更多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英语教学人才。
三、改进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守旧性和盲目性,因此英语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亟待进行。一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我们一定要转变以过级率来检验教学效果的偏颇观念,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用性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改变传统师生角色模式,在课堂上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使英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三是要多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泼教学气氛。高职教育本身有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必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依托,结合该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按照英语教学全程化的思想,建立一种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之间的搭桥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由“学生围着教师转”向“教师引导学生转”的转变,切实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把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积极参与行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提高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认知素质,增进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达到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和谐发展,真正成为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有知识、有技能、有觉悟、有理想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改革测试制度,建立完善的高职英语能力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需要各行各业实用型人才,那种只会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学生,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应实现:(1)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2)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英语等级水平评价与职业英语技能评价相结合,课程内容评价与课内外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3)评价内容情景化:适度降低对学生掌握纯学术性知识的要求,偏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或仿真模拟实训环境中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从事与其业务相关的涉外活动能力;(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对相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的能力进行评价,以达到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语
当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单纯的大学英语基础教育不再满足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型人才,而是新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只有将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英语特长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柯平.从专业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J].咸宁
学院学报,2008,(8).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
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韩瑾.论大学英语中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融合[J].黄
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8).
[4] 邱志文,陈胜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J].科技信息,2010,(1).
[5] 庞琳.西部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
广西教育,2009,(7).
[6] 赵洁玲.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