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

2011-12-31刘锋郭真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质量施工

刘锋 郭真良

摘要: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才能创造出优质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

1前言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单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关键是施工质量控制。路面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行驶舒适性,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沥青混凝土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2、施工放样(准备阶段)

1)基准形式的选择

基准形式是指摊铺机通过何种方式控制摊铺高程,分两类,一种是基准线(梁),基准线一般用钢丝绳,另一种是行走基准。通常摊铺下面层和中面层时,由于下面层的平整度较低,需布设基准线。摊铺机的传感装置通过感应基准线的高程来控制摊铺高程(俗称“走钢丝绳”)。摊铺表面层时,此时中面层已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其基准形式一般是摊铺机通过滑撬感应中面层的高程来控制摊铺高程(俗称“走雪撬”)。

2)基准线的布设

基准线是控制铺筑层标高和平整度的关键,可分四步进行布设。

第一步:布设钢桩,一般布设在路肩的边缘,一般距摊铺边缘30~50cm。桩距直线段宜为lOcm,弯道部分酌情适当缩短,以保证路面边缘摊铺圆顺,桩位最好选用设计图表上的桩号,以便利用其设计高程作为基准线标高的依据,桩的打人深度以桩稳固为度,分别测定下承层上打桩点的高程。

第二步:在桩上套上带托架的套管,使托架垂直于路中线。将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作比较,如果两者高程差值在厚度允许误差范围内时,移动套管使套管顶部高程等于实测高程,并固定套管。如果某些测点高程高于设计高程时,应按本层设计厚度放样,应移动套管使套管顶部高程等于实测高程与本层设计厚度之和,并固定套管,并同时对纵坡进行调整,调坡坡度以千分之一为宜,切忌连续频繁调坡,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第三步:将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桩上,然后将钢丝绳放在各桩的托架上,用紧线器拉紧,最后固定在另一端的支撑桩上。此钢丝绳即为控制摊铺高程的基准线。

第四步:量测基准线与下承层顶面的高度,与设计厚度进行比较,对不满足点再作调整。基准线必须充分拉紧,下垂度不得超过路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值,摊铺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不得碰撞基准桩、线,防止基准线发生偏差影响摊铺效果。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运输阶段)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以减少摊铺机前经常短时换车卸料的情况,用于运输的数量应能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协调,保证不至于使摊铺机停工待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一般应保证有不少于5辆料车在等候卸料。车厢应具有紧密、清洁、光滑的金属底板并应打扫干净。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刷柴油与水以1:3比例的混合液。但要严格控制涂液用量,以均匀、涂遍但不积油水为宜。不允许用石油衍生剂来作运料车底板的涂料。 在往运料车上装载沥青混合料时,为减少混合料颗粒离析,应尽是缩短出料口与车厢的下料距离,且自卸车不应停在一个位置上受料,每往车厢内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为使装料均匀,分次装料一般以奇数次为宜,一车料最少应分三次装载,首先将料放于车箱的前部,然后移动运料车,将料放于车箱的后部,最后再移动运料车,使余下的料在车箱的中部均匀分装。

运输车应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卸料时为防止粗、细集料产生离析,可用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来消除离析,即先将混合料卸在转运车内,转运车通过二次拌和后再将混合料卸到摊铺车料斗内,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其拌和质量、混合料温度,已结块或遭雨淋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料不是铺筑在道路上。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或转运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或转运车要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车厢慢慢升起,将混合料缓缓卸人摊铺机料斗中,要相互配合确保不溜车。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阶段)

(1)摊铺机驾驶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起步应缓慢、平衡,摊铺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利用导向装置沿着指定线位行驶,使外侧边缘与设计的路面边缘吻合,内侧边缘应顺直以利纵向接缝。弯道部分摊铺时应平缓地转向,保证摊铺带边缘圆顺。

(3)摊铺作业应连续、匀速进行、不问断地进行摊铺,摊铺速度根据拌和站产量,铺筑宽度、厚度等计算确定,起步控制在l~2m/min,正常摊铺速度3~4m/min,供料不及时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慢速度。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不停顿地运转,两侧要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摊铺中出现拥包,立即停机,倒回重新摊铺。与路缘石结合的地方用人工配合平整。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要求。

(5)沥青混合料宜在干燥、暖和的天气铺筑;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下雨时也应停止摊铺。

(6)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和路拱横坡,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7)摊铺机摊铺不到的死角,应采用人工摊铺整形。

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碾压阶段)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钢筒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定。

1)初压

沥青混合料经摊铺整形后应立即组织碾压,压实温度应符合要求。碾压路线应从两侧向中央进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轮宽的1/2~1/3,最后碾压中心部分在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挡块、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应紧靠支挡碾压;初压用10~12t的双轮钢筒压路机以1.5~2.0km/h的速度碾压两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以防产生推移现象;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时须慢速进行;为防止压路机碾压过程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发生,压路机均安装自动喷水装置,喷洒少量的洗衣粉溶液。初压阶段应及时检查并消除不平、蜂窝、裂纹和拥包等常见的缺陷。

2)复压

初压形成工作面后,复压即可开始,现场质量人员以插旗的方式划分路面不同的温度段。由于轮胎压路机能调整轮胎的内压,可以得到所需的接触地面压力,使骨料相互咬合,易于获得均一的密实度,而且密实度可以提高2%~3%。所以复压阶段最好用总重不小于15t的轮胎压路机碾压,碾压速度宜控制在5km/h,碾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1/3的碾压轮宽度。若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前进时再开始振动,以免形成鼓包。复压是碾压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混合料能否达到规定的密实度,关键全在于这阶段的碾压。复压应碾压至稳定无显著轮迹为止,一般不小于6遍,为防止压路机碾压过程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发生,可在胶轮上涂菜油或菜油与洗衣粉的混合液。复压温度也应符合表3-48规定。

3)终压

终压的目的是消除复压留下的轮迹及其他表面缺陷。终压可用10~12t压路机,碾压的遍数以路面平整、无轮迹为度,一般需2~4遍。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上掉头、转向、左右移动位置或紧急制动,并应从已碾压完毕的路段进出碾压区域,不得斜角从路边进出。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并防止矿料、杂物等散落在新铺路面上。路面冷却后方可升放交通。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死角,采用振动夯板夯实。

6、接缝处理(碾压结束,施工缝处理)

1)纵缝的施工

对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最后跨缝碾压;对不在同一天铺筑的相邻车道或与旧沥青路面连接的纵缝,在摊铺新料之前,采用切割机将已铺完的一幅边缘切齐,铺另一半幅前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逐次向新铺部分移动10~15cm,直至最终完全在新铺路面上碾压,充分将接缝碾压紧密。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表层的纵缝应顺直。纵缝应在摊铺之后立即碾压。

2)横缝施工

横向接缝处的施工,首先是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横缝处的处理,在最后一车料倒入摊铺机料斗,并在逐步用空的过程中,摊铺机驾驶员应注意观察螺旋输送器内和熨平板前部混合的堆积量,尽可能摊铺出一个垂直于路中线的整齐断面,切忌摊铺出一个长的斜面,然后将摊铺机驶离摊铺处,由有经验的工人将端部的混合料裁齐、整平,并在端部设置挡木,其高度与压实后的厚度相同,最后碾压成型。碾压结束后检查标高与平整度,将不合格的部分全部刨除。再次摊铺前应在接缝端上涂刷一道粘层油。

横向接缝的碾压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碾压时,应先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跨缝碾压,第一遍碾压时,碾压轮大部分压在已完成的路面上,只有10~15cm压在新铺的一侧,以后每压一遍向新铺的一侧延伸10~15cm,直至全部碾压轮压在新铺的层面上,然后改为纵向碾压,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7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公路建设主体在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公路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任务,赢得社会各界对我们施工队伍的信任。

猜你喜欢

沥青混凝土质量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铁路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的施工与探讨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