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城市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探讨

2011-12-31李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城市河道问题

李丽

摘要:针对城市河道规划整治主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城市河道规划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河道线形和宽度的修改、河道迁改、地块内河道调整的规划方法,以供今后的相关规划进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问题;整治规划设计;

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是河道治理的先导。要做好城市河道的规划,不但要了解清楚河道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流域的水资源特征,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人们对自然环境与景观的要求,因此河道整治规划具有长远效应以及系统、综合、继承与发展的特点。现代城市河道与传统河道治理不大相同,现在河道整治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洪排涝,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河道的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城市河道整治规划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1、河道规划整治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初步改善水质、防洪、构建绿化带等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综合大目标的顺利实现。

1.1整治目标过于单一

尽管河道整治目前最紧迫的是解决河水被污染变黑发臭问题和提高城市防洪能力问题,即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但是还应发挥其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及提高滨河地区土地使用价值和振兴城市经济等多方面作用。尤其是若河流的生态作用不能得到有效恢复,规划整治中生态意识、自然意识,没有自终至终贯穿于规划治理过程之中,即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国外许多地方的河道治理有一定差异。首先关键一条即不是在滨水区域处于衰浇萧条期开始进

行整治的,相反却处于地价全面上升时期;再者,由于城市规划早期权威性和都市村庄的现实,增加了整治工作的难度和广度。因而若现阶段整治目标单一,往往会造成以后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城市河道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展开,本质上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目的是构建与城市总体建设构想相辅相成的水生态环境空间系统,实现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而创造出生态优良、文明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

1.2生态措施体现不足,规划治理思路囿于传统

规划设计时有些好的思想建议,常常碰上“时间紧迫、资金不足”的壁而束之高阁。结果一条河流变成一条通畅的人工水道而已。岸线垂直的水泥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岸,视觉效果很差,成为城市中心呆立工程,生硬部分,削弱了河流对自然界的活跃影响力,其光、热、气交换与城市其它区域差异并不明显,河流对于城市空气污染,水陆风的交换,“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显著降低;破坏了水生、两栖、鸟类等的栖息场所,较大型的几乎无存身之地,只得徒身下游;公共绿地范围窄而狭长,层次单一,物种选择不利于防洪安全,不能保证滨河区域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这些关键原因是“遵从自然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的结果,即规划设计不能促进自然过程的自动稳定,不能利用自然条件(营力),减少资源投入,降低能源。这一缺陷往往是后期不能弥补的。

2、城市河道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城市河道平面规划应在努力维持河流现状的情况下,针对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综合规划,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窄河道,并尽量保持

河流现状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也即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规划河道主流中心线的走向.充分保证河流堤内、堤外的预留空间。在具体规划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2.1保证规划水面率

防御洪涝灾害是城市河流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各项功能均是建立在该功能基础之上的。充足的水面率可以加大城区河网的滞洪排洪能力.因而保证了规划水面率,也就保证了河网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足够的水面率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水乡特色。因此,在规划中应尽量保留现状河道。对于规划确定保留的河道,

原则上应保持现状宽度或进行拓宽。而排洪能力明显小于上、下游的窄河段,则应采取展宽堤距或清除障碍的措施将河道拓宽至正常宽度。

2.2保证河网水系畅通

水系的畅通是区域水系整体防洪排涝能力的保障。为保证水系的畅通,应尽量保留较重要河流之间的联系河道.而对于现状河槽。有条件的应采取措施予以沟通.以改善河道的水力条件,增加水面率,同时也可改善水体水质。流水不腐,只要使原来河槽中的死水.变成连通的河网里流动的活水,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因此.规划中除了开挖新的河道外,还可通过建设管涵对河道进行沟通,使之成为重要的联系河道。

2.3确定河道最小控制宽度

对于水利部门有明确防洪排涝要求的河道,应首先根据水利部门的要求,确定河道的最小控制宽度。如果现状河道无法达到要求。则需在规划中予以拓宽。如

河道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最小控制宽度。当大部分河段宽度值较为一致时,则基本可以确定该值为最小控制宽度,进而在规划中对宽度不足的河段予以拓

宽。另外,为方便整治和管理,也可将宽度不足但接近10、15、20 m等整数值的河道拓宽至该值。

2.4慎重抉择河道渠化治理

河道渠化治理是通过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将天然河道改造成两岸近乎平行、较为规则的渠道。渠化治理由来已久,具体措施包括人工裁弯、缩短河床和固化

河岸等。河道裁弯可使泄洪顺畅,航程缩短,也增加了可供利用的滩地面积,但同时也使河势不稳,破坏了河流自然弯曲的美丽景观。国外已有将裁弯取直的河道恢复弯曲外形的先例,因此,对裁弯工程一定要慎重。河道的渠化治理一定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并根据河势,因势利导,尽可能地保留天然河流自然弯曲的轮廓,不宜盲目裁弯取直|5]。

3、城市河道整治规划方法

3.1河道线形和宽度的修改

在河道工程规划中。为了更加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通常需要对现状河道的线形和宽度进行修改,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以下2种:

1)现状河道穿越规划道路交叉口

在进行河道工程规划时.应结合用地以及路网对河道进行合理布局。对于现状河道穿越规划道路交叉口的.为了避让道路交叉口,减少桥梁长度,降低道路工程的实施难度,常需对河道进行适当地调整。调整时,河道的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应成一光滑的抛物曲线,并注意上、下游堤线的衔接与左、右岸的协调。

2)现状河道斜穿地块

规划用地格局一般较为规整,因此会有较多现状河道穿越规划用地的情况。如果现状河道防洪排涝等级较低,且对穿越地块的高效使用又造成较大限制时,

可以酌情对河道线形进行修改,使之尽量贴近道路,并规划设计一些亲水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改善道路景观,形成道路与居住区之间的天然隔离防

护,减少噪声及扬尘对居住区的影响,二来可将原来被河道划分得支离破碎的地块化整为零.从而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2河道迁改

重大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对河道规划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必须对河道进行迁改.以避让某些

重大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例如,如果立交的下穿道路选线在竖向上与现状河道有冲突,为了保持河道的畅通。就需要将河道向周边迁改,以避开道路的下穿段。

3.3地块内河道调整

有些自然河道会随着地块整体批出。当建设方希望根据自己的总体用地设计方案对河道进行规划调整时,只要能保证符合水利主管部门确定的河道最小

控制宽度及河床底标高等控制性指标的要求,就可由建设方对河道线形进行调整。

4、结束语

实践证明.规划在河道综合整治丁作中十分重要。要规划好城市河道,就必须根据每一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如其所处的具体区位、现状宽度及走向、周边用地布局情况、历史洪水、景观功能需求、在河网布局中的功能与重要性等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达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的目的。在具体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借鉴已有的成环境保护工程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河道规划与治理,最终实现城市整体规划

参考文献:

[1]金建峰.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新思路浅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11.

[2]贺清录,邵明星,巩楠,等.河道与城市防洪[J].生态与防洪,2008(6):42—43.

[3]胡虎.城市河流规划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24(3):43—44.

[4]徐国宾,任晓枫.河道渠化治理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5):17—20.

猜你喜欢

城市河道问题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