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讲稿的写作
2011-12-31王萍
王萍
演讲稿俗称演讲词、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当我们聆听了雨果那充满激情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后,内心也许会涌起一种冲动:也想大声地演讲,把自己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那么,怎样写好演讲稿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演讲稿具有一般文章的共性,写作时只要符合一般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同时在注意到它的自身特点就行了,它并不神秘,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其次,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自身特点。
演讲稿观点要鲜明,这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度和可靠感。而且,演讲之所以容易激发听众的情感,使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精神为之感奋,情绪为之激昂,热血为之沸腾,就在于演讲内容的鼓动性。因此,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读者有思考的余地,在层次结构上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在内容上可以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演讲语言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因此,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热门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为短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 ”“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
(三)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枯燥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广为流传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演讲,毛泽东的演讲,鲁迅的演讲,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呢?”由此可见,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
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
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演讲稿的写作格式:主要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正文的结构,一般开头是针对与会者的称呼,接着开始讲话,要造成一种气氛,引起听众主意,控制会场的情绪。主体部分全面展开论述,突出讲话中心,把全部所要表达的内容逐层交代清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总之,只要弄清演讲的目的,为什么而讲;弄清听众,做到有的放矢;演讲内容新鲜,材料充实;结构清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那么一篇好的演讲稿也就写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