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探讨

2011-12-31谢瑞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施工方案审核框架结构

谢瑞金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框架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等优点而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施工方案的编制与施工图的审核,并对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处理措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审核;质量通病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一片繁荣,建筑结构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由于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施工现场作业工序繁多,具体操作一般难度较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给工程留下隐患。现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几个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1工程概况

某学校建筑工程,建成后作为综合楼,总建筑面积6739m2,一共五层,框架结构,基础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C30钢筋混凝土桩承台,主体结构为C30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高3.9m,1~16轴一层层高5.7m,建筑檐口高度21.30m,长104.1m,宽10.8m,柱网尺寸5000×8400。水泥砌块空心砖填充墙结构,屋面为红色水泥平瓦饰坡屋面、局部平屋面,外墙保温为40厚胶粉颗粒浆料底、聚合物抗裂砂浆外墙涂料面。

2 施工方案编制

在方案编制及方案指导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编制系统软件、安全设施计算软件等,可以大大提高技术工作质量。

但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层建筑外墙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参数脚手架钢管宜选用φ48×3.5;搭设高度为檐口高度+1.5m,立杆采用单立管;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不大于1.5m,立杆的横距为0.8m,立杆的步距为1.80m,内侧立杆离墙距离需要考虑外凸柱及装饰面层厚度的影响并确保大横杆是通长的。

(2)外墙脚手架落在混凝土楼面板上时,应经验算楼板是否能承受外墙脚手架的荷载及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等措施。

(3)塔吊的混凝土基础应采用C30以上混凝土。

(4)对于预应力管桩施工用电宜考虑两路送电,突然断电对压桩会造成不良后果。

(5)框架梁板模板要注意水平支撑的设置,必须满足安全要求且需纵横设置,结合本工程标准层层高采用纵横两道水平支撑。大跨度框架梁下摸板顶撑的设置及是否采用双扣件抗滑移,需要验算明确。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时坍落度较大,一定要掌握平板振动器的振捣时机。

(7)坡屋面挤塑板宜采用粘钉结合的方式铺贴施工。

3 施工图审核

结合本工程施工图自会审情况,重点考虑:

(1)应考虑周围建筑是否对施工有影响,如本工程由于紧邻4#教学楼,23~24轴间基础设计经过了由管桩(压桩机无法施工)→人工挖孔桩(图审中否决)→钢筋混凝土条基两次变更。

(2)桩顶设计一般进入承台基础50mm~100mm,则桩顶与承台基础的配筋、承台基础顶标高及与其相交的基础梁配筋、梁顶标高等是否有冲突需审核。

(3)梁板钢筋漏标、配筋明显与常规施工不符的需审核。本工程16~24线二层走廊钢筋混凝土栏板钢筋的设计错配,栏板钢筋的内外配反,这会造成栏板的外倾断裂从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错配的原因可能是CAD绘图软件镜像命令使用后忘记更改)。

(4)框架柱箍筋全程加密柱应明确部位(一般角柱、楼梯间柱需全程加密)。

4 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技术方案处理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通病,对于质量通病的处理整改方案均得到了设计和监理方的认可。

(1)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压不下去的处理方案(设计给出处理方案)

问题:C列14、15~16线CT-6承台161#~173#的桩进行了压桩施工,用型号为ZJY200B压桩机进行施工,在试压170#桩时压力达到1400KN,其压桩长度为3.5m。具体CT承台桩的压力值如表1。

设计处理方案:原承台CT-6上部钢筋由φ20@150改为φ20@100

(2)CT4管桩裸露处理方案

问题:由于D列14~15轴CT4与CT5临近(间距只有330mm)且落差1.5m,CT5基础土方开挖后D列14轴CT4临近CT5的两根管桩暴露1.5m,处理方案:为了保证桩的有效长度和承载力,对CT4临近CT5的侧壁拟采用C15混凝土挡墙处理,挡墙与CT-4基础垫层(厚度200mm)连为一体整体浇注,示意如图1。

(3)框架梁上口收进处理方案

问题:16线KL3-9、24线KL3-12共两根框架梁上口收紧,外侧收口10mm~30mm,大于施工规范要求(-5mm≤b≤8mm)。处理方案:用机械钻φ10孔100mm深,专用植筋胶植,梁侧面打毛,C30细石砼捣实,如图2。

(4)局部柱钢筋主筋偏位小于2cm的采用1:6弯锚入位,偏位过大的化学植筋纠偏。

(5)框架柱非连接区钢筋接头处理方案

问题:在二层C列16~24线间框架柱有6根钢筋在现场见证取样电渣压力焊接头后未重新下料,导致非连接区钢筋接头不符合要求。

处理方案:附加焊接和柱钢筋相同的钢筋使接头到连接区。

(6)混凝土麻面、蜂窝处理方案

问题:模板支设板缝过大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到位造成混凝土小构件窗台板、过道栏板麻面、蜂窝。

处理方案:将麻面部分凿除清理,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抹平,对于蜂窝则将该部位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湿润后,用C30细石混凝土修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因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但在施工时,工程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潘兆喜,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工艺[J]科学之友,2011.14

[2] 陈志,建筑工程框架梁板结构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建材,2009.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施工方案审核框架结构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研究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桥梁现浇箱梁支架工程施工方案探究
跨高速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的几点思考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
框架结构极端条件下连续性倒塌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