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澜河工程中的景观生态性

2011-12-31李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城市

李婷

摘要:本文结合观澜河工程实践,浅谈如何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运用低碳生态技术及生态元素,打造生态型河道;如何将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为建设生态城市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生态城市;滨水景观;低碳生态技术;生态护岸

引言

城市河岸连通城市水陆生态系统, 河道已不仅仅具有泻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等水道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景观、旅游、生态、与周边环境互动等功能。打造生态城市,滨水地区(包括滨河、滨湖、滨江及滨海)是保护生态资源的重点区域。作为一名创造环境的景观设计师,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在设计中与各专业设计师通力合作,将先进的、已知的、成熟的环保技术运用到所参与的设计中。

1背景

观澜河流域位于深圳市中北部,是东江水系石马河的上游段,自南向北流经民治、龙华、大浪、坂田、观澜街道及光明街道百花村,在观澜企坪以下进入东莞市境内。观澜河流域面积189.3km2,从坂田河口至深圳东莞交界处,河长14.19km。

观澜河是深圳特区外影响范围较大的,唯一一条经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生态河道。干流沿线用地以公共绿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机荷高速和梅观高速跨河而过,交通极其便利。深圳四大名墟之一的观澜古墟、大湖村、革命纪念碑等沿线分布。因此在保证河道生态、低碳、自然造景的同时,也需传承观澜河深厚的历史底蕴。

2观澜河生态工程概述

观澜河河道景观设计以“三点、两面”为重心,以水体整治后的观澜河水为纽带,采用现代简洁的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手法,将河道与两岸人居文化及自然条件相结合,充分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景观,为沿岸居民提供近水、亲水的空间平台,满足人与水不可分离的情感需求。

3景观生态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3.1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观澜河受气候影响,以及其它水利工程引水、截流等原因,由常年河流变成季节性河流。其主要特征是: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很少,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年平均流量较小,但因暴雨引发的洪峰却很大。洪水期短、量大、流急、泥沙含量高。

季节性河流设计难点在于,如果采用普通断面形式设计河道(见图2), 则在一年当中,河道水岸交界的高差处裸露范围大,景观单一。但如果为了防止冲刷,采用硬质驳岸,则绿化条件及生态效果更差。

在观澜河断面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改造原有硬质化河道,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抛石岸坡

由于截污箱涵工程的实施,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箱涵顶部成为漫步空间。但由箱涵形成的混凝土岸线过于规整,不能体现生态治河精神。我们放弃了过去用混凝土、块石衬砌的做法,对冲刷较严重的地带,采用抛石护坡,修饰岸线。与混凝土、块石衬砌相比,抛石护坡透水性更好。能够让河底透气,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同时,随着洪水而来的草种、泥沙在石缝间沉积下来,经过几次洪峰考验,逐渐形成稳定的野生滨河植物群落。根系发达植物群落,不仅进一步加固了河堤,也有效抵御了洪水冲刷,形成优良的生态河道景观。

选用耐锈蚀的喷塑铁丝网笼与块石复合种植基,适合流速大的河道,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能满足生态型护岸的要求,可以保证河流水体与边坡土体中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植物的生长,并满足河道洪水期抗冲的需要。而且石笼种植基适应地基变形、施工简单、相对廉价。

河心沙洲的恢复与保留

不盲目为满足行洪要求,统一清淤。在设计过程中,事先圈定应该保留的生态岛与河心洲,注意保护天然形成的植被,通过稳定的滨河野生生态群落,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形成天然净化能力。如果施工过程中有破坏,则应该及时恢复。

跌水瀑气

注重突出河道的天然自我净化作用。通过跌落,营造河流的水位落差以及急流、缓流等。将整个河道设计成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坑有洼、有缓有急,产生多种形式的天然瀑汽,使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净化。

植物的选择

植物是增加城市河道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的基础。不仅能够迅速净化洪水过后的浑浊水质,还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的滨河活动提供遮荫场所。可以说滨河植物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空间的关键所在。

本次工程中,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沿河岸、水边大量栽种了耐水淹、管理粗放的植物。经过几次洪峰考验,根据已经稳定下来的植物群落,推荐几种优良的滨河造景植物。其中红千层不仅树形优美,而且根系发达,抗冲刷力强,其果实形状独特,为鸟类提供了觅食和筑巢空间。马缨丹性健强,适合粗放管理,是营造滨河花境的良好素材。

3.2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三个特质:re-duce、re-use、re-cycle(可减量、可复用、可再生)。即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能够容易回收,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能够按照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

在观澜河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生态景观材料。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生态袋等。灯光设计中选用了LED绿色光源照明,在满足设计照度要求的情况下,在重点位置点缀光源,避免光污染。

透水砖铺装

3.透水材质生态优点:

硬质地面铺装中采用透水材质,可以在集中降雨时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同时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 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

生态袋技术应用

生态袋是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袋具有目标性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既能防止填充物(土壤和营养成分混合物)流失,又能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持和及时的补充,对植物非常友善,使植物穿过袋体自由生长。根系进入工程基础土壤中,如无数根锚杆完成了袋体与主体间的再次稳固作用,时间越长,越加牢固,更进一步实现了建造稳定性永久边坡的目的,大大降低了维护费用。

绿色照明——Led灯

随着“低碳减排,绿色环保”观念的推广,人们不仅仅重视灯光营造的空间效果,更注重灯光是否低耗节能。绿色照明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中尽可能多地采用LED光源照明或太阳能照明。照明光源主体颜色是暖黄色调,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安全感。

4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河道建设成为既美观有生态的滨水空间,需要设计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掌握更多的生态技术。通过设计加强人们的生态感知,让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明白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参考文献

吴娜,《低碳生态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景观设计学第15辑

罗华,<水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要点>,《园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