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nytkc 低冲击开发理念下丘陵地带规划设计探讨

2011-12-31王清利程家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坡度高程冲击

王清利 程家崎

摘要:低冲击开发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城市暴雨管理模式的新理念,其思想可延伸到城市建设的许多领域,本文以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下丘陵地带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丘陵地带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设计

1、关于“低冲击开发”理念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推出的关于暴雨管理的新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与设计方法来控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使开发区域尽可能接近开发前的水文状态,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

虽然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城市的雨水管理领域,但其最基本的理念是反映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既强调发展又注重生态保护,其核心思想是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对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下的城市建设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丘陵地带的规划特点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概念,丘陵是指“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以下。”

中国丘陵分布较广,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丘陵地带在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态敏感度要高得多,特别是对于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在项目规划阶段就要贯彻“低冲击”开发理念,谨慎动土,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低冲击开发理念下丘陵地带规划的控制方法

基于以上介绍与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笔者通过工程实践,总结了在低冲击开发理念下对于丘陵地带规划控制的技术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3.1生态控制

生态控制包括生态网络控制和开发容量控制两方面内容。利用GIS技术平台,对现状地形地貌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及生态敏感性分析,结合对外交通、水系两侧的生态防护绿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系统并加以控制;另外,结合对丘陵地带的生态敏感性分析,严格控制开发容量,保证周边的环境质量。

3.2竖向控制

竖向控制一般包括道路竖向控制和地块竖向控制两方面内容。借助CIVIL 3D软件强大的三维动态分析功能,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分析与设计,使道路与地块的竖向规划与现状地形更加完美地结合,减少工程土方量,尽可能少地减少对现状地形地貌的破坏。

4、案例分析

4.1项目概况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东与奉化市、余姚市接壤,西与诸暨市、东阳市相邻,北与绍兴县、上虞市交界,南与新昌县相连,境内丘陵山区面积约占77.30%,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城市。

嵊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界)位于嵊州市域北部,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0平方公里,其启动区位于园区的南部,东临三界镇区、曹娥江航道,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从本区东侧经过,规划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启动区地形为典型的丘陵地带,总体上为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地形变化丰富,现状植被多样,自然景观性较好。

4.2低冲击开发之生态控制

4.2.1生态网络控制

在GIS技术平台下,对现状地形进行高程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及植被景观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用地适宜性。同时,结合过境交通及主要水系两侧的生态防护绿带及景观控制要求,构建网络状的生态景观格局,并在规划中加以严格控制。

4.2.2开发强度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是为了保证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根据地块用地性质、所处位置生态敏感度等要素综合确定开发强度,一方面要保证园区开发经济性,同时也要保证开发建设是在环境容量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进行。

4.3低冲击开发之竖向控制

4.3.1道路竖向控制

(1)道路竖向设计的一般要求

目前国内涉及道路竖向规划的技术规范主要有《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相关要求如下:

机动车道路纵坡最小长度:主干路170米,次干路110米,支路60米;

机动车道路最大纵坡:主干路5%,次干路6%,支路8%;

道路最小纵坡: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特殊困难时纵坡小于0.3%,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其它排水措施。

(2)丘陵地带道路竖向设计的技术方法

道路的竖向规划涉及城市交通、地面排水、工程土石方、城市景观等诸多因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道路竖向规划一般只确定道路中线交叉点的高程,但两个道路交叉点之间距离如果较大,那么仅靠两个点的高程并不能反应二者之间道路的起伏关系,特别是对于丘陵地带,地形变化起伏较大,专业道路设计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现状地形以丘陵地为主,基于前述低冲击开发理念,道路的竖向规划与地形充分结合是落实低冲击规划理念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控规编制阶段引入专业工程设计软件Civil 3D进行了尝试。

Civil 3D软件是autodesk公司基于autoCAD技术平台开发的土木工程三维设计软件,其最大的优点是软件内建了一系列动态智能对象,当对其中的某一对象进行修改时,与其相关的智能对象将会自动更新,比较适合道路竖向规划中需要反复调试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Civil 3D进行道路竖向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利用电子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或高程点在Civil3D中建立地形曲面模型。

其次,根据道路平面布局,在Civil 3D中建立道路模型,生成沿道路中线的现状地形纵断面。

第三、根据现状地形纵断面,结合道路竖向设计的一般要求进行拉坡,形成道路纵断面。

4.3.2地块竖向控制

地面形式:坡度在0~8%的地形宜做平坡与台地结合处理,坡度在8~15%地形宜做条状台地处理,坡度在15~25%地形宜做小台地处理。

地块坡度要求:工业用地最小坡度0.2%,最大坡度10%;居住用地最小坡度0.2%,最大坡度25%;公共设施用地最小坡度0.2%,最大坡度20%。

土方平衡计算:根据地块周边道路的设计高程,初步确定地块竖向高程,然后进行土石方平衡计算。按照土石方就近平衡的原则,对道路设计高程和地块设计高程进行校核,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5、结语

本文借用“低冲击”开发理念,结合实际规划项目,探讨了丘陵地带工业园开发建设中降低城市开发对周边环境破坏的可能性与技术方法,为类似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文中不成熟之处,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坡度高程冲击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8848.86米
Aqueducts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
某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