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学院与公办院校理工科学生培养方案差异探索

2011-12-31秦忠兰李真龙雄易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公办毕业生

秦忠兰 李真 龙雄 易科

【摘要】民营学院顺应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潮流,满足了急需求学的家长和公立学校录取线外的高考生,为教育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打开高等教育之门,让受教育者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民营高校和公办院校同等专业培养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差异,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大学教育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本文通过重庆地区高校的调研来探讨此问题。

【Key words】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教学反馈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基金10YJA6302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言

重庆地区民营学院共16所,一般是公办院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办学理念和教学沿用校本部的管理模式,设置专业以文科为主。理工科专业培养成本高,实验设备几年需换代淘汰,学生实习场所和实践基地的建立也需较长的周期。民营学院大都成立十年左右,每年都有毕业生流向就业市场,究竟民营学院理工科和公办院校相同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本文从教学大纲到各个教学环节一一探讨。

教学大纲制定

管理体制和教育投入不足

民营学院的管理由董事会下属班子组成,每年度的教学支出由董事会制定,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宗旨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学管理由聘请院长及教务处一套人马执行教学大纲,董事会和教学体系各自独立,教学院长的权利仅限于极小的范围。

教学大纲由各下属院系制定,受经费和教师专业结构以及制订者教育经历影响, ,教学大纲的修订周期长。全国高校在2000年快速发展,公办院校大都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为达到教学评估合格指标,各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办学环境,生源人均教学场地面积、人均生源教育费用等,公办院校大都超过平均值,民营学院大都缺失教学评估环节,特别是人均教育费用更是神秘

2.2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合理

按照教育部规定,理工科专业实践课程要达到30%,实验室固定资产和人均占用教室面积实验教学人员教学资格和职称配比等指标,评估未达标准强令整改。民营学院目前还未有严格的教学评估来约束,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不严谨;理论课占用实验课学时,教学大纲制订时对课程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制订不严格;建立专业实验室要由资金支持,主管教学的院长没有经济支配权,这点是民营学院办学最困难之处。

三,教师队伍的结构

民营院校的师资大都由退休教师和刚毕业的本科生组成,近年来只招收研究生,教师职称结构和青年教师学历基本达标;70岁以上的教师没有经历过高校发展阶段,他们秉承的传统教育缺乏与本科生的互动与交流,2010年后的高等教育是提倡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学模式,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施的升级改造,课堂教学广泛采用PPT模式,排斥掉大部分老教师,近年正逐步替换70岁以上的教师,增加刚从高校退休的相对年轻的老教师,这批人带来正规的高校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职称比例也保持在恰当的比例。

青年教师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教学岗位上的时间不长,大都在4年后取得讲师职称后跳巢,大部分民营学院地处远郊,青年教师的收入远低于公办院校的同龄人,加上择偶和买房,幼儿园小学等因素影响。在教学岗位工作几年后,具备了工作经验和中级职称,是任何接受单位欢迎的熟练员工,不需要培训直接上岗,这也是民营院校师资队伍最不稳定第二个原因。

四,教学环节的差异

4.1师资力量的对比

公办院校新教师第一年不能上讲台,即使辅导工作量也限定在一般工作量1/3,指定老教师一对一老带新,同时要参与教改和科研以及担任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等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工作,熟悉学生和教学环节,不定期接受老教师听课和教学督导的监督,青年教师成长很快。

民营学院青年教师一般选择开学前几天办理离校手续,故所有的教学安排必须安排在开学前几天。每年九月都有大量新教师上岗,还没来得及进入教学环节就匆匆接手完全陌生的新课,来不及从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老带新,缺少科研和其它教学环节的锻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即时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欠佳,教学部门也没有储备教师替换。几年后刚刚熟悉了教学程序,能独立胜任所担任课程后,又要跳巢。这就是民营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之一。

4.2教学质量的差异

三类院校的学生源大都来至教育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生,也有来自教育发达地区如山东湖北湖南和重庆一类二类落榜生。特别是从汉语教学不普及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都讲不好直接影响学习,要把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用统一教学模式授课,显然难度大于一类学校。

一类院校大都通过长期办学形成固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经过一届届学生就业和各届毕业生的反馈,不断地修订学生培养规划和教学大纲,学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可行性。现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模式的普及,一类大学形成从本科生毕业后出国读学位,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博士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三类院校由于办校时间不长,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中,来不及形成本校特有的固定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链条还未完全形成。

五,实践环节的差异

5.1基础实验的不足

民营学院的基础实验室,以建成为标准,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实验内容也受多方面的制约,如果少数民族生源比例高的院校,教学要向他们倾斜,教学内容和要求就被降低,学生自觉性差,任课教师流动性大。加之实验设备更新困难,学生在接受基础训练阶段就缺失必要的训练,应该在这个阶段积累的技能缺乏。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时,一旦涉及基础课部分,教学进展艰难,教学双方都极其困或。

公办院校理工科学生四年教学中,在前三年要做大量的实验,基础教育阶段,每门专业基础课结束后,都有一周的课程设计,目的是巩固加强这门课的知识。大二大三大约有10次课程设计,要做10个设计学会写10份课程设计报告,共十周时间。学生通过一次次的理论加实践的锻炼,积累专业技能,学会工程文档的总结和写作,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这个环节为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甚至就业打下基础。

民营院教学大纲缺失这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到大三时公办院校和民营同等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差距明显拉大。每年重庆举办的高职高专电子技能大赛、单片机竞赛,教育部举办的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大赛、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等,获奖单位全是公办学校选手。

5.2 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缺失

公办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的实习,一般都安排至对口的企业或本院的实习基地,像汽车专业的实习基地,要提供各种型号的汽车试验设备;电子工程专业院校配备了全套通信设备和所有的家电,都由对口企业赠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将来工作上使用的器械和设备,毕业实习阶段学生直接去就业岗位带薪实习。公办院校大都与对口企业签订单培养合同,公办院校有国家拨款加上企业赠送设备,专业实习场所和器材设备丰富齐全,这点是民营院校在设备投资方面望尘莫及。

公办院校大都建立40年以上,民营院校仅十年教学资历,教育资源的积累不足,再加上资金投入缓慢,目前所有接收学生实习单位都要收费,恰恰主管教学院长收中没有经济支配权,每届学生专业实践安排完全不能与公办院校相比,学生在此环节的技能训练和积累收效甚微。

六,毕业生就业和反馈

6.1毕业生就业状况

和一类二类生源不同,三类院校就业压力不大,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大都返回生源地,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比例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也大一些。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家族有企业要有人继承,在校大三大四学生跟随家长参加广交会和洽谈会,假期也在家族企业实习,这两类毕业生占50%.

另外30%的毕业生来自公务员家庭,家长送孩子来读书时就安排妥毕业后的就业之路,边远地区公务员考试也是这些毕业生的首选。

余下的20%是没有家族企业可继承,也没有公务员家庭的庇护,来至教育发达的地区的毕业生,因专业规模、学校名气及毕业生能力种种因数,三类院校的毕业生只能在面向全社会的大型招聘会上求职。他们完全不能与211和985学校的毕业生同台竞争,这种求职效果明显低于一类院校的专场招聘。

6.2毕业生反馈

目前毕业生信息反馈大都由辅导员搜集,这个工作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加上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青年教师流动性大导致毕业生回母校的热情大减。往届生回馈母校的时段从毕业10年到30年,这个年龄段在个人专业发展和社会关系网方面的积累,成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

他们是母校的财富,从目前就业就业形势看来,往届生单位企业发展招新,第一位考虑自己的母校,还有校庆捐款,最热心的也是校友会,校友兼任学校推广宣传身份,是现身说法最好的信息传播载体。目前民营院校还没意识到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专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是收入最低,工作量最大,最不稳定的人群。

七,小结

民营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是培养技能型的毕业生服务于社会,完善社会各个层面需求。但是大多数学校从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上,完全抄袭校本部的模式,由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校方教学模式的刻板,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处于奇特的层面。理论不如公办院校,动手实践不如高职高专。

希望教育管理机构也关注三类院校,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管理监督条例,让教学投资和培养人才找到最佳契合点。当今社会需要掌握新技术的青年,如何让毕业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者,让每个学生能迅速找到发挥作用的岗位,是每位教师和校方的责任。

提高三类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仅依靠董事会和学校,整个社会和媒体要多多关注,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校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建设这一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一,李靖,李霞,陈媛《民办院校办学策略初探》,

2011,1,2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二,戴湘竹,《通达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变能力》

2010,7,19 论文下载中心

三,张爱萍,郑晓芳,闵仲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

2010,11,10 论文下载中心

四,田爱华,王平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2010,10,8论文下载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公办毕业生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