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务院开展粮食增产行动 目标产量超万亿斤.教育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今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5亿元.卫生部:5种疾病将试点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全国各地盐价趋稳哄抬价格商家遭严惩(等6

2011-12-31

老区建设 2011年7期

  国务院开展粮食增产行动
  目标产量超万亿斤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决定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会议决定,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地区,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和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201 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水平,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全国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
  第一,落实播种面积。严格耕地保护,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和规模化种植。引导农民扩大粳稻、玉米、杂粮等农作物生产。
  第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第三,要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
  第四,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
  第五,要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粮食生产用电需要。
  第六,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第七,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中央新增支农资金100亿元。
  为了实现增产目标,农业部计划大力扶持玉米、粳稻等产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表示,优化结构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学生的营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尤其实施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去年中央财政的投入达到57亿元,中西部地区1200多万学生都享受到了这个政策。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营养。自2010年秋季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即“两免一补”中“一补”的标准进行了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到了每生每天3块钱,初中生提高到了每生每天4块钱,每年小学生可以得到750块钱的补助,中学生可以得到1000块钱的补助。
  其次,加大了对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改造力度。2007年以后,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将学生食堂作为重要建设内容,120亿中央投入资金中,1/4用来改造食堂。各地围绕改善学生营养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陕西实施了“蛋奶工程”等。
  续梅表示,各地对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续梅指出,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饮食卫生习惯等原因,现有的“一补”政策落实不够理想,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
  续梅称,目前,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以指导和推动各地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心重视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合力。
  
  今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5亿元
  
  日前,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总体要求、实施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机具种类等相关工作要求。据介绍,今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175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
  《意见》指出,各地要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补贴对象,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合理确定补贴产品范围和补贴资金额度,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大力支持购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
  《意见》特别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强化监管,最大限度发挥补贴政策效应。农业部、财政部将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严查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对倒卖补贴指标、套取补贴资金、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经销商,将永久取消经营补贴农机产品的资格,对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生产企业及时取消补贴资格。
  
  卫生部:5种疾病将试点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
  
  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于3月17日召开,卫生部发布今年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各项医改任务。卫生部部长陈竺介绍,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将由原来的15元提高至25元,尿毒症、乳腺癌、宫颈癌等5种疾病今年将试点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
  
  全国各地盐价趋稳哄抬价格商家遭严惩
  
  因日本核危机导致的中国“盐危机”已有所缓解。抢购风潮基本平息,疯狂的盐价开始回落。一批商家因为哄抬盐价遭到中国官方严惩。
  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网络盛传“吃碘盐能防核辐射”以及“日后食盐供给将受影响”,自3月16日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现象。原本一包只卖1至2元钱的食用盐价格飙升,一些地方甚至炒到了20甚至30块钱一包。即便如此,食盐还是被抢购一空,很多地方已“无盐以对”。
  面对快速蔓延的抢盐风潮,中国官方及时做出反应。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障供应,并严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负责食盐专营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启动应急机制,加紧向各地配送。
  国家发改委18日表示,随着新货源的增加和部分民众恐慌心理的逐渐消失,目前各地食盐价格开始趋于稳定。
  记者走访北京西城区马甸桥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后发现,被抢空的货架上重新又摆上了食盐,价格与平时基本一致。销售人员说:“今天已经很少有顾客成批购买食盐了,中午的时候,有昨天抢购了几箱食盐的顾客还前来询问是否可以退货。”
  在平息这场因谣言兴起的抢购风潮中,一批无良商家受到官方严肃处理。陕西省西安市秦岭火烧碑蔬菜综合市场小芳水产副食商店,因将定价为每400克1元的冰凌牌绿色加碘精制盐提高至2.5元销售,被当地物价局处以5万元罚款。吉林、浙江、河北、海南、新疆等地的多个经销商也都因盐受罚。
  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并要对擅自涨价行为依法从快从严处理。
  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中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十分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
  
  我国农家书屋30多万家投入达50亿元
  
  “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进入“创新发展期”。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捷性日益完善。
  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村村民马力民每个周末都会到图书馆免费借一本书:“到村图书室看些科技之类的书。为我们科学种田打一些基础。”群众免费借阅图书看起来是件小事,却得益于2007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主任王岩滨说:“从启动到现在,国家已经累计投入50多个亿,全国一共64万个行政村现在已经建成30多万家,达到近50%。在201 2年左右就全部完成了。”
  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十二五”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初步实现全国省、市、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了90%多,争取把它1 00%建成,特别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落后地区投入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