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化学课堂建设
2011-12-31彭春龙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12期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践行素质教育和检验课堂效率的重要体现。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才可能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一、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打造亲切的化学课
语言作为课堂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工具,只有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教师再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课技巧和活泼、幽默的语言风格,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亲切、清晰、通俗、简明,因为化学教学面对的是对教授内容生疏,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如果教师吐字不清或者语气不柔,将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造成隔阂,长此以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在化学课堂中,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按照化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创设合适的情境,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mtP+nK5U/1cYtlr1TqPFyA==产生持久、深刻的记忆,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积极创设情境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情境课堂的创设能带给学生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自主地接受化学知识,积极地思考化学问题。因此,课堂情境要让学生能够认知矛盾、发现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积累解决化学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欲望。
在情境创设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加入问题情境,因为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之后,经过归纳和总结,再把重点问题拿到课堂上,集全班学生的智慧,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感。
三、提高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新颖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看、教师做,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即使做完了实践,学生仍是一头雾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动手操作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只有当学生先掌握了教材的内容之后,才有可能自己设计出实验,并亲自操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比如可以通过全班分组的形式,来设计、完善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归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次设计做好准备。让学生设计实验操作步骤,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实践的品格。
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学教师,在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尝试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在培养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同时,打造真正属于学生的高效化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