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011-12-31李月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12期
一、“关键能力”的内容
我国现阶段对于“关键能力”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指系统、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技能;二是方法能力,指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社会能力,指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概括地讲,“关键能力”是一种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要提前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灌输,对学生进行自信、自立教育,让学生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心,走上自立,逐步减少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顺利地完成由学生到劳动者的转变,学会适应新环境、新角色,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加强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创设主动参与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吸取他人之长,灵活掌握新知和学习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
1.教育学生“学做人,求发展”
教师要强化品德教育,以基础道德教育为主线,加强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目标、自觉的纪律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文明的言行习惯和扎实文化基础的时代青年。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职校生的思想活跃,对周围世界十分敏感和好奇。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分工合作等方法,帮助他们寻求途径,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重新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职校生具备自信、活泼的优良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师要做独具慧眼的“伯乐”,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施展潜能的同时,培养自信心。
(三)增强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
1.开展小组教学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一方面,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打破以往“独立完成”的单一模式,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针对性地举行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知识技能比赛等课外活动。通过互动交流,在竞争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力量的强大、集体的智慧魅力,促进他们形成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加强班级建设,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的、荣誉感和目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
4.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课堂内外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目的。
课外学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扩展。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欣赏好的作品,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比如有位学生生日来临之际,教师发动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动画贺卡;再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片为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动画片,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应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打好“预防针”。一方面,通过介绍名人的成长事迹,使学生明白,锲而不舍地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鞭策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使学生调整自我、寻求新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文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