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不

2011-12-31陈彬高治生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1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2006年,我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007年以来,太阳升镇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均达到了99.49﹪以上。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之后,“上好学”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笔者对太阳升镇小学师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发现太阳升镇小学师资最突出的问题是“教不了”和“留不住”。
   一、教不了——师资队伍老化,知识旧,技能弱
   1.班级人数少,教师身兼数职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近年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化实施,再加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很多小学生随父母迁读于城镇学校,小学生生源急剧下降,导致班级人数少。现在太阳升镇所辖11个行政村和两个县直属单位共4万多人口,有1所中心小学、5所村级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6个教学点。村级完全小学及教学点的平均班级人数为19人,教师人均任教5门以上课程。如城坳村北岸教学点有24个学生、4个班级,1名教师负责该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反映,一周20多节课,又要当班主任,哪有精力顾及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2.专任教师严重缺乏
   农村小学最突出的矛盾是师资的配备与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任教师任课。全镇小学共69个班,只有中心小学配备了1名英语专任教师,信息技术、科学、品德与生活、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都没有专任教师。有几所完全小学没有英语教师,只得聘请附近学校的教师,以“跑教”任课的形式解决没有专任教师的尴尬处境。
   3.师资队伍建设的落后
   据统计,太阳升镇小学整整有16年没有引进一位新教师,出现教师年龄的断层,师资队伍严重老化。2007年,全镇小学105个在职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3.8岁。虽然近两年也逐渐引进了十来个年轻教师,但今年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也高达48.3岁。而且,有九成以上的教师不会英语、不懂电脑。这就导致了师生年龄的差距大,彼此间的交流、理解、沟通存在障碍,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与人格的培养。
   二、留不住——农村条件艰苦,人才流动量大
   1.环境苦、待遇差,留不住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分配一直是城市高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校舍破旧,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而且,教师的住房简陋、待遇低,也是“留不住”教师的直接原因。
   2.拔高用、逆向流,留不住
   一方面,农村村级小学教师大量由乡村向城镇、县城流动;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数量相对过剩,中学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大量小学骨干教师逆向流动到初中,在太阳升镇中学教师中,有50﹪的教师原来是在小学任教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追求教育公平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在需求。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小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太阳升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