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乐:用服务重新定义自我

2011-12-31史凯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1年9期

  从办公设备到打印管理服务,施乐完全颠覆了固有的商业模式为自己重新定义。扮演“打印管理服务商”这一角色,施乐会取得IBM那样的成就吗?其经验又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作为全球领先的打印机、复印机供应商,施乐至今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施乐经历了静电复印机的发明所带来的狂喜,也经历了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管理危机带给企业的濒临破产的痛楚。然而,今天的施乐似乎又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用CEO伯恩斯的话说,“未来3年之内,施乐2/3的营收将来自服务业务,包括帮助其他公司管理打印和人力资源等活动”。可见,施乐正在用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为自己重新定义。
  
  一家打印管理服务提供商
  
  从传统意义来说,施乐是一个办公设备的制造者。而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似乎还是一个不愿改变的执拗者,这种坚持的品性有时成了顽固不化,比如当面对日本企业的挑战时;有时又变成了坚持不懈,比如“914”复印机的最终面世。可是,今天如果我们重新审视施乐,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曾经的“老顽固”正在进行华丽的转身:从过去的打印机、复印机供应商成功地变身为一家“打印管理服务”提供者。
  为此,施乐在2009年就开始了转型的准备工作。2010年9月,施乐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联盟计算机服务公司(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简称ACS);2011年3月,施乐收购了数字文档解决方案供应商Concept Group,旨在扩大英国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此前,施乐已通过收购爱尔兰企业系统公司(Irish Business Systems)和荷兰Veenman公司,加强了与欧洲转销商及特许经销商的关系;2011年6月,施乐再出重拳,收购了英国的打印咨询与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NewField IT,据悉,NewField IT的咨询与软件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执行打印管理服务。
  根据著名研究咨询公司IDC的数据,“打印管理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77.8亿美元,在这块大蛋糕中,施乐占据了48%的市场份额。而施乐的财报也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其服务业务的利润达到2.6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3亿美元,服务业务对施乐总营收的贡献接近一半。
  
  转型:必然的选择
  
  毫无疑问,施乐的服务转型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而且此举也是顺应形势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使企业纷纷减少了对打印机和复印机的需求,施乐深受其害。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其影响的余波仍在,加之美联储接二连三地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企业成本不断高启。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上涨的运营成本,各大企业节衣缩食,减少开支,所以施乐必须另辟蹊径,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其次,替代品竞争加速。如今,网络化作业已是企业的办公操作常态,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所采用,使资料的打印或复印变得没那么必要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的网络终端产品迅速挤占着施乐、佳能等传统企业把控的办公设备市场,“无纸化办公”变得越来越有可能。面对入侵的强敌和大势所趋的市场走向,施乐与其在硬件市场和对手死打硬抗,不如顺势介入发展势头更好、利润更高的打印服务管理业务。相关销售数据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施乐发布的财报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来自科技方面的营收与去年持平,而服务方面的营收则同比增长了5%。
  再次,消费者需求的转向。对于施乐来说,时下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办公设备?如果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一定会找到更快的速度、更清晰的图像或者更加耐用等诸如此类的硬件属性,但事实上对于企业消费者而言,这些属性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购买影响因素了。因为各种不断高企的成本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它们的需求方向,如何保质保量并以最小的代价(成本)做好打印管理工作,成了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
  
  从硬件设备到打印管理服务,施乐在复制着IBM从服务器到解决方案的转型方式。在此,很想探讨一下施乐转型前后的两种商业模式。
  
  由专利权构筑的无形资产壁垒
  与IBM相同,施乐最初的战略重心是在硬件产品方面。一位在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工作的员工曾经说过,“施乐是两种人——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天堂”。施乐在研发上的投入一向很慷慨,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会占到总营业额的5%〜6%,这通常是行业平均标准的两倍左右。可见,重视研发已经成为施乐的传统,虽然不能像IBM那样高居“美国专利排行榜”的首位,但施乐的研发成就同样令人敬佩。多年来,施乐不仅在复印机技术领域睥睨群雄,在其他领域的研发也是硕果累累,我们习以为常的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都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创新杰作。
  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施乐构筑了令竞争对手叹为观止的行业壁垒。在此,我们所说的专利并非指一两项杰出的发明,而是一个庞大的专利集群,更重要的是企业拥有一种持续创造优秀发明的机制和能力。当然,技术导向并非没有问题。一般来说,执著于研发的企业,其技术成果或多或少都有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倾向。
  
  由高转换成本构筑的行业壁垒
  转型打印管理服务是施乐构建行业壁垒的另外一种方式。
  “你的开户银行多久没更换过了?”相信很多人会回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实这个中缘由并不复杂。转换银行账户不仅需要用户到新开户银行填写一大堆表格,还有可能调整现有的存款方式或是实行不同的转账程序。事实上,用户不随意更换开户银行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个银行的服务更好,而是如果更换别的银行,会带来较高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