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一次大会战
2011-12-31葛美菊
档案天地 2011年12期
1937年9月24日晚,日本东京等地群情沸腾,无数身穿和服、脚踏木屐的男女老幼,手提着写有“欢庆皇军攻占保定”字样的灯笼,举行提灯游行会,“举国若狂地庆祝他们的胜利”。
保定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元、明、清直至民国,都是河北军事、政治、文化的中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很快占领了北京、天津。为抵御日军主攻平汉线一路的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4个精锐师团的进攻,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以保定为中心,集结了10余万人的庞大兵力,组织了抗日战争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与日军展开了激烈顽强的战斗,但最终以9月24日保定的陷落为标志,宣告这一战役的失败。这一战役被称为“保定会战”(亦称“涿州保定会战”或“涿保会战”)。
一、保定会战前敌我双方的态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抗日热潮空前高涨,而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和平津当局,尽管也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但缺乏对这一事件的清醒认识,幻想把这一事件作为一次地方性冲突来解决。10日上午,平津当局和日军开始谈判。11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当日18时,两军代表签订停战协定。日本政府利用这一时机,一面虚与我方谈判,一面从国内调集大批军队进入华北。
7月27日,完成作战准备的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当日攻陷通州。28日,二十九军南苑军部、北苑、黄寺等地遭到日军大举进攻,准备不足的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与日军浴血苦战,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三十八师师长赵登禹及官兵2000余人为国捐躯。是日,北平沦陷;29日,天津失守。宋哲元率残部星夜逃到保定。庞大的二十九军在两天之内被日军彻底击败,不能不说是平津当局幻想妥协造成的恶果。平津的失陷为此后的保定会战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1、侵华日军的集结和作战部署
日军占领平津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于7月27日发出第65号临参命,向华北继续增派部队。这些部队是:第五师团(重兵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编入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隶下。这时,日军在华北的总兵力已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