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12-31戴玲

档案天地 2011年12期

  一、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组部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材料缺失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是通过若干所院校合并而成,这势必造成材料缺失情况存在,这是诸多合并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校于2004年12月由原贵州大学和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成,其中,原贵州大学干部人事档案于2001年达到目标管理二级标准,原贵州工业大学干部人事档案于2004年达到目标管理二级标准,自达二级标准以后,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由于近几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原先达了二级标准的档案有一部分因为人员调动、退休、死亡而转出,新进教职工的档案均没有严格按照一级标准的要求来整理,故产生了很多不符合目标管理标准的干部人事档案。
  2.材料手续不完备
  比如《干部履历表》未贴照片、没有本人签名、无组织审核意见及公章;年度考核登记表无本人签名;干部任免表无批准时间和文号;复印件没有组织盖章。
  3.“三龄”不一致
  “三龄”不一致是指档案材料中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前后填写不一致。比如一些材料上的出生日期,有些是年份一致,月份不一致;有些出现好几个出生日期,跨度达到4、5年;还有些材料甚至出现性别填写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很多材料无法归入个人档案。
  4.错装问题
  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由于档案数量大,普遍存在错装问题。比如我校有9千多卷人事档案,同名同姓人员多达7百多人,出现了很多错装材料的情况,即甲的材料装到乙的档案盒中。
  5.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
  科研材料应是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收集的重点,高校有各种高层次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地方专家,但是个人档案里面有的没有相关的材料。
  6.分类标准不规范问题
  分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些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中,分类标准还没有按照中组部2009年2月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规定》的要求进行修改。
  7.档案意识不强问题
  长期以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保管上,不注重材料收集是否齐全的问题,忽视了提供利用的效果。按照中组部的要求,1千卷干部人事档案必须配备一名管理人员,但很多高校都存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如我校有近万卷人事档案,而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只有2至3名,配备的人力不足,也使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很多工作难以做好。
  
  二、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一级标准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如期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一级标准的任务,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制度。
  建立与主要材料形成部门如组织部、人事处的联系制度及全校各部门、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联络员制度,明确负责领导和联络员,形成全校干部档案材料收集网络,联络员负责收集本单位教职工档案材料,协助组织部、人事处做好档案材料的补缺补差、完善手续,对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认定等工作。
  2.加强与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主要的两个材料形成部门是学校组织部和人事处。经常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以保证移交进馆的档案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归档要求。把好“入口”关,对收集来的档案材料,严格按照完整齐全、内容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和手续完备的原则,认真鉴别归档,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完善以后再接收。
  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建设,突出高校特色。
  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材料的收集;把体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材料及时收集归档;突出高校特色,注重收集反映教师科研学术水平、荣誉称号的材料。
  4.整理工作做到科学规范。
  定期整理与经常性整理相结合,避免零散材料积累过多。按照中组部2009年2月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规定》的要求,制定《贵州大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标准》,在整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坚持“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原则。
  5.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进管理和利用方式,在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和校内资源共享,加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配齐配强档案管理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