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 缔造人居和谐城市
2011-12-31王春芳
澳门月刊 2011年10期
在澳门这个独具欧陆风情的旅游城市里,各种文化氛围的公园绿地吸引着无数外来旅客观光驻赏。这些美丽的城市风景,与本澳园林工作者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本刊今期访问澳门主管及执行公共地方绿化工作的民政总署,让市民认识本澳整体绿化情况、城市绿化规划以及相关绿化法例等等。
近年来,澳门城市发展及建筑项目的大幅开发,对本澳自然环境及绿化空间造成的影响日现,更引起广大市民对民署绿化工作抱有更高的关注和期望。身为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梁冠峰委员这样告诉记者:民政总署为配合澳门“世界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方向,近年致力於增加澳门总体绿化量,优化绿化景观,并注重提升城市品质。
大力推行社区绿化工作
梁委员指出,自2008年 《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纲要》推出後,民署就开始着手研究内部绿化规划,借镜邻近地区的城市绿化经验,在空间狭窄的旧城区,利用摆设花盆、设灯柱挂花蓝等措施美化街道。与此同时,还在全澳众多公共空间增建立体绿化元素,如安装铁网、花架种植各类攀援植物,为居民营造绿意盎然的休憩空间;更在部分街市及合适的地点进行绿化建造,其中成功的例子如红街市、氹仔街市、南粤批发市场以及政府综合服务大楼天台等;并在行人行车天桥等公共设施,增加相应量的绿化植物摆设,令街区更具生气与美感;此外,对遍布全澳各区的数十间垃圾房逐步展开绿化工程,让“垃圾屋”摇身一变为市民视野所及的一片难得的绿色,有的还种植散发芬芳的植物,以逹至驱蚊的功用。
在公园绿化区方面,除日常的公园美化及种植树木、灌木、草本植物与时花外,还积极引入立体化元素,通过多种攀援植物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栽种或布置各种特色花卉,增加公园的可观性;以及建造园艺主题景点,如位於石排湾郊野公园的熊猫乐园花艺展品等。
在道路绿化方面,前瞻性地引入自然手法,透过使用不同种类及色彩的植物、石块等物料,在有条件的空间内营造园林小品,及在有条件的街道上种植树木,仅在今年上半年,已新植及更新了601株包括黄花铃木、黄金蒲桃等观花树木,让市民在享受绿荫之余,也可观赏色彩缤纷的花卉。梁冠峰委员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民署亦会继续争取在本澳多条街道新植约200株红花风铃木等树木,总量会达到1000株,期望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多绿化、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树木管护上,民署致力增加城市绿化树木数量,美化树木以逹至人树共融的目标;及加强对生长不良或对公众有潜在危险的树木的巡查工作;记录本澳不同的树木,包括古树、名树(具文化历史或重要纪念价值)以及珍贵或稀有树种的树木;还定期到各区检测,一旦发现树木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即利用先进仪器检测树木并 “对症下药”。
提及本澳市民关注的绿化山体,梁冠峰委员表示:本澳的种植林区集中在路氹的山丘区,面积约409公顷,占全澳绿化面积的七成。为保护林区的健康发展,民署自2002年起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以乡土树种、长寿树种分批改造取代逐渐衰老和自然死亡的台湾相思等先锋树种,品种主要有荷木、火力楠、樟树、阴香和白桂木等近30个。至今,林区已改造面积已逹40公顷,改植苗木约2万5千株,营造防火林带长度有2000米以上。
“澳门面对绿化工作的挑战可谓任重道远”
澳门四百多年华洋共处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共融的城市空间,绿化景点与世遗景点相得益彰。梁委员这样评价澳门绿化环境:与邻近地区比较,澳门绿化总面积少,但绿化量大;整个澳门半岛和离岛的大部分居住点的居民出门200米就到逹一个休憩区;澳门大部分的公园绿地可通过步行到逹,交通成本低;澳门半岛休憩绿地面积小,但密度大,公园绿地服务面与城区较好地穿插互动。
因应澳门绿化环境的特色,近年民署绿化工作尝试走向“精品化”,发展“小而精”的绿化模式,如积极推动立体绿化,包括吊挂花蓝、在行车天桥桥墩及石墙种植攀援植物、在垃圾房开展绿化、利用行人道围栏吊挂花盆、在行人道摆放花盆……尽可能地利用可能的空间来绿化,为城区增添色彩。
现时本澳部分城区与离岛区绿化环境差异较大,市民常以“石屎森林”来比喻自身所处的城市,对这些社会声音,梁冠峰委员表示认同及理解,他说:“澳门面对绿化工作的挑战可谓任重道远”,澳门地少人多,加上街道狭窄,可供绿化的面积少,对於人口密集且缺乏可绿化空间的旧城区,绿化工作的进行难度更大。由於各种社会发展的原因,以及城市定位的政策因素,旅游景点已得到充分重视,造成本澳城区绿化工作上的先後差异,尤其是北区和青州区的绿化工作相对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他相信,随着本澳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维护绿色环境的意识的加强,这些区域绿化环境差异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善。
梁冠峰委员还透露,为配合未来本澳各大型基建工程,如轻轨、路氹城及新填海区的发展需要,民署己着手研究在这些新建工程上,充分利用不同的空间以发展更多及更高质素的绿化设施,如於工程前後进行部分树木移植或补偿工程,设计上需预留足够的花槽、水管、钢架等设施以种植各种攀缘植物,既可美化环境,还可减少噪音及热岛效应。
修订相关绿化保护法例
针对本澳树木保护方面,梁委员告诉记者:民署一贯依据《公共地方总规章》来保护民署权属范围内树木。对於很多树木受各式工程影响被迫迁移或砍伐,民署会因应树木的生长情况因素,要求工程公司负责移植有关树木,或基於生态补偿的原则,在指定的地点补植树年龄相若的适生树木。现时,民署正在进行有关《规章》的修订工作,在修订的条文中将会加强对树木的保护。
早在2000年起,民署有计划地建立全澳首个“树木管理维护系统”,并於2006年正式啓用,以加强树木管理。目前纳入该资料库的行道、公园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