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妥协和坚持都不可或缺
2011-12-31马巍
综艺报 2011年13期
2011年,沉寂多年的导演章明终于拿出了一部《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部低成本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摘下了三项大奖,也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观点交锋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部最初默默无闻的竞赛片意外地掀起波澜——一方面媒体盛赞不绝,对此章明直言“当不起”,他也冷静地意识到这种过度赞誉背后的言外之意;另一方面,也有影评人批评该片“堕落”。章明,因《郎在对门唱山歌》重新走入电影话题中心。
这位曾经的电影青年,“第六代”代表之一,如今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他在平和中仍然充满了感性和激越,也不讳言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很多不满。他同时表示:用电影表达个人情怀从来就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妥协和坚持都不可缺少。
命题作文与个人创作
面对市场化大潮,越来越多的人憧憬着大片和票房,而第六代曾经的风云人物章明却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用一群新人拍摄了一部关于老城和山歌的电影。
章明说《郎在对门唱山歌》缘起很简单,“我就像这样在咖啡馆里喝茶写东西,偶然碰见了一位10年前合作过的制片人,她带着一个陕西人,说想为当地拍个片子。我说,行啊去看看”。章明并不回避这是一次命题作文,“现实环境,没办法,现在中低成本必须要借助政府资源”。《郎在对门唱山歌》总耗资不到500万元,当地政府投资了大概150万元。紫阳政府希望这部电影能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要有山歌元素;那里是茶乡,所以也要有茶叶元素;另外要拍县城的老城。”在章明看来,这其实是双赢,“地方政府有宣传需求,投资方也可以解决资金缺口。”
对于影片创作,章明表示自己是有底线的,“之所以接受这个项目,还是对那里有感觉,去那边看了以后觉得和想象中的陕西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这种感觉能化作我想拍的电影。”虽然当时影片还没有剧本,但章明对县城题材一直都很感兴趣,“我本人就出生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