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娱乐的“余热”

2011-12-31徐江

综艺报 2011年13期

  这两个人都是顺应了今天观众的欣赏取向,给传统艺术带来活力的人。貌似非驴非马,实则都有龙象之姿。
  
  郭德纲红了四年以后,人们终于看到另一个演员在小剧场相声的舞台上横空出世,并引发争议和媒体关注,这个演员叫王自建。
  周立波红了两年以后,人们终于看到另一个演员在脱口秀的市场和视频上开始分一杯羹,这个演员还是王自建。
  王自建在相声界比当年的郭德纲还要“不得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嘴快嘴狠,而且他说的内容都不是相声演员(刚出道的郭德纲也许勉强还行)敢说的。他像是站在相声桌子后的一个时评家。这一点,不但有单位的相声艺人不接受,没单位的说起他的名字来都表情复杂。可是,观众爱听——谁规定相声就得说老掉牙的东西,不能包括时评?难道1950年代的小蘑菇、侯宝林和马三立,1980年代的杨振华、高英培、姜昆的段子里就没有时评?
  喜欢周立波的观众不一定会喜欢王自建,周立波每次秀的内容,介于官话和“小坏”,像小文人在努力克隆酷评。王自建呢,更猛更日常,没了南国白领偏爱的脂粉气。这种东西只能在北方长出来。北京的相声艺人说王自建表演的不是相声而是脱口秀,有几分道理,不过他们忘了一点,那些秀的内容,确实是通过相声技法表演出来的。
  表面上看,王自建比郭德纲在相声这个行当里更加“野狐禅”,其实,这两个人都是顺应了今天观众的欣赏取向,给传统艺术带来活力的人。貌似非驴非马,实则都有龙象之姿。今天的观众有些貌似没修养、没文化、没见识过传统娱乐的风范,但这不一定是真实的他们。扭曲在心里呢,演员一旦把他们想说的意思说出来,那这些观众有可能便是最能领会艺术妙处的人。娱乐艺术的兴衰,固然与它的表演形式、演出条件和观众欣赏方式有关,但更紧密的,还是它们与时代和人心的亲疏。
  所以不只是相声,像其他曲艺,以及京剧、众多地方戏曲、民歌这些东西,也面临着这种自我调适的考验。京剧和地方戏看的人少,一是表演节奏慢,耗时间;一是唱腔、念白不易听懂,但戏曲晚会的出现,逼得演员只能唱小折、小段。电视字幕的出现,又解决了大家听不懂唱词的问题。戏曲会消失吗?我看不会,消失的只是它过去的一出一个晚上、甚至一两个月的表演形式。其实那种老形式,伴随着影视的问世与接班,淡出人们视野是早晚的事。这就跟现在,城市人越来越少看马戏和魔术专场表演,更愿意看晚会插播是一个道理。但你不能说,因为古典的表演形式退场,这些娱乐艺术就没有存活的可能了、它们在市场上就再发掘不出金矿。
  与其说这是个涉及时代的文艺大话题,还不如说它是个关乎心态的人性小话题。当然,人性也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