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分析研究

2011-12-31石素珍

考试周刊 2011年74期

  当前,教学改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初中语文教学在这场变革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成效。
  一、走出“信息手段万能”的误区,做到科学合理使用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的改进方面倾注了较多的心血,确实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更是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部分教师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切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候一节课上使用的频率超过了5次,教学活动成为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专场,这样的教学导向并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反而会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方面产生障碍。
  对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理念是片面的,首先要科学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应当发挥促进与辅助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要准确定位教学手段,不能够本末倒置。其次,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要讲究科学性,在运用的时机和频率方面要加以研究,运用的时机要准确,运用的频率要恰当。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时机方面,教师要重点抓住三个方面的关键切入点,一是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加以运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方面运用影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之中,这样的导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二是在教学内容的提升方面加以运用,例如一些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如建筑物说明文、科技类说明文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是难以深入讲解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诠释与展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事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在教学情感的激发方面可以加以运用,通过教学手段进行氛围的烘托,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出来,深刻领会文章主题。
  二、走出“模式浮于表象”的误区,做到狠抓重点环节
  初中语文教师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当积极投入其中并深入研究,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改进。许多语文教师将教学模式的改进作为落实教学改革要求的具体措施,这样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走进了形式主义的怪圈,如有的教师在落实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切入点,本身是科学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全部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自己反而成了袖手旁观的对象,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背离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初衷。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从来就没有矛盾。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等实际方面,教学活动针对性不强,没有有效兼顾学生整体,也是导致教学模式抓不住关键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将关键节点牢牢抓住,注重实际成效,杜绝表面现象,具体来讲,就是要抓住三个方面的重点。首先要抓住学生主体地位的定位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放任自流,因为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积累并不深,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通过探究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够完全实现学习目标,许多时候还要依赖教师在重难点点拨方面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形势要求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对学生重难点方面的点拨,千万不能完全放手,要做到收放自如。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载体进行科学设置,如果要求学生单独进行学习思考活动,则不仅成效不足,而且后进生群体在教学中将再次面临边缘化的危险,这样的情况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将后进生与优秀生进行均衡编组,以学习合作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载体能够将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发挥出来,尤其是让后进生融入学生的整体。最后,要注重学生差异性对教学活动影响方面的研究。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是客观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这一方面情况,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提问的设计、作业的安排、试卷的编排等方面统筹推进,最大限度考虑学生的实际。只有通过上述方式,紧紧抓住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才能够真正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走出“活动华而不实”的误区,做到紧密配合教学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拓展活动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帮手,但是纵观当前许多教师开展的语文拓展活动,普遍存在着活动轰轰烈烈,但是与教学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例如一些兴趣小组,组织了许多,但是都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或者没有兼顾学生的愿望与基础,机械编组,导致看似活动较多,实际成效不足。
  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拓展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研,首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学生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强行被要求参加活动,就必定会存在消极应付现象,难以提高成效。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兴趣小组,例如在文学兴趣小组的设置中,对水平与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如果将编为一组,活动进度、深度、广度等方面之间就必定会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基础分为两个分支,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训练活动,基础好的进行提高性训练,基础一般以下的进行基础性训练活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挤出时间进行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在技巧的指导方面更要强化,要着力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真正抓住要点与关键环节,并对不足进行改进,扎实抓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