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人居和可持续发展创新理念的调查和研究

2011-12-31羊栋

考试周刊 2011年74期

  摘 要: 地理位置偏僻的闭塞乡镇如何吸引企业发展经济,引领全镇老百姓奔小康,一度成为乡镇政府最头疼的难题。“等、靠、要”是不行的,只有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发展模式,才能打造自身的特色品牌,将地方发展与经济齐头并进,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 绿色人居 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新模式
  
  我校团委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考察小分队前往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通过借阅当地政府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建设文件,实地考察环境治理重点企业,以及走访当地农村住户等形式,对绿色人居与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展开了相关调查、分析和研究。
  一、小纪镇发展概况
  坐落在江都市水乡的小纪镇,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40余千米,素有“里下河水乡重要门户”之称,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路运输失去了以往的市场,曾经是里下河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小纪镇失去了地理和交通优势。对于一个处在江都东北角的闭塞乡镇,如何吸引企业发展经济,引领全镇老百姓奔小康,一度成为小纪政府最头疼的难题,“等、靠、要”是不行的,小纪党政构建并实施了通过“打造水乡第一镇、建设新型小城市”的环境与经济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此小纪镇走上了一条建全国一流环境优美乡镇的道路,通过优美的乡镇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小纪。1999年小纪镇被列为江苏重点中心镇,镇域面积71.98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下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2003年,全镇实现三业经济总量28亿元,在江都市仅次于江都镇,位居第二位,镇级财政收入36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20元。2004年小纪镇创办成“扬州市首家卫生镇”,2006年又创建成为“江苏省环境优美镇”,跻身“全国千强镇”。2010年成为江苏省首批20个副县级重点发展示范乡镇之一。
  二、小纪镇快速发展原因
  1.环境和发展互利共生。
  小纪镇经济发展如此迅猛,靠的就是环境,用一流的乡镇环境吸引一流的企业落户小纪。培植绿色梧桐树,引得凤凰落枝头,是小纪镇经济良性增长的重要因素。
  小纪镇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制的87个中心城镇之一,2010年8月被江苏省列为20个示范乡镇之一,经过多年建设小纪镇已具备了四大特征。
  (1)具有古镇风韵
  千余载的岁月沧桑,给小纪留下了古镇韵味。始建于唐、重建于宋的古刹真如寺,1984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庵是一代高僧、新加坡佛教协会主席释隆根法师出家的地方;磨子古街、清代典当、古桥等,见证了小纪沧海桑田的千年历史。
  (2)具有水的灵性
  小纪镇由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滋养了一方生灵,水孕育了水乡特有文化,一则纪姓艄公慈航义渡搏浪前行的佳话流传千载,塑造了小纪人醇厚质朴、和谐圆融的高贵品质,锤炼了小纪人负重图强、开发超越的刚强意志。小纪人对水情有独钟,亲水、净水、露水、美水成为小纪镇发展的一大特色
  (3)具有绿色景致
  小纪全镇绿化覆盖率达21%,集镇绿化覆盖率达45%,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展现了生态城镇的色彩。
  (4)具有新的英姿
  立足于建设国家级生态园林城镇,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增加投入,提升城镇发展层次,亮化、绿化、硬化设施配套齐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商品房开发以每年2万平方米以上建成面积持续增加,公共绿地、休闲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一应俱全,居民生活宽裕,居住宽敞,生活环境清新怡人。目前中心集镇建成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万人,如今小纪镇已制定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将集镇面积扩展到8—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到4—5万,初步形成扬州里下河工业小城市的雏形。
  小纪镇就是如此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对外进行宣传。坚持以亲商、安商、富商为宗旨,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这里电力供应充足,镇区内有11万伏变电所一座,3.5万伏变电所3座,工业园区22万伏变电所正在动工兴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工业园区五通一平直至厂区院墙。这里服务机构完善,镇建立经济服务110、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中心、工业经济服务中心、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为客商和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时空、全过程服务。这里投资政策最为优惠,凡客商投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符合环保要求,达到一定的投资强度和科技水平,则除享受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外,还享受镇级调控范围内最大的优惠待遇。
  2.政策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
  (1)企业用地奇缺是当前小纪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此小纪镇政府决定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要将闲置土地资源利用到极致,就需要从思想上转变农民千百年来的居住习惯。
  “万亩良田建设工程”,就是将农民搬离农村,统一到7个村镇集中居住,如此不仅可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近1800亩,而且可真正实现农村城市化,让普通农民过上城市生活。此工程分为两个项目区,涉及蒲塘、纪西共26个行政村,总面积16843亩,其中农用地14364.1亩,建设用地694亩,未利用地1784.9亩。涉及农户346户,1200名农业人口,其中老年人179人,未成年人160人,成年劳动力861人,项目区内多数劳动人常年在本地或外地务工,正常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超过10%,且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或以上。经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小纪镇政府已聘请省国土资源整理中心编制项目总体方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挂钩方案、规划修编方案等,实行一次规划、三年实施,有序推进、确保成功。而在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在相关安置问题上,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项目区附近集镇北小区划定安置区,统一集中建房,酌情统筹分配。而由农民自己建房的,则一律根据城镇规划户平300平方米(含道路绿化)的原则,在项目区附近的中心村划定安置区确定范围由农民自己建房。对于有意异地购房安置的被拆迁户,根据被拆迁户房屋评估价值,发放安置补偿款。而对于不愿进住集中区居住的孤寡老人,统一安排入住养老院。为保证当地居民的思想平稳,小纪镇政府列举出了相关数据,以保证项目资金的稳定。
  该项目如按要求实施到位后,就可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为缓解乃至解决小纪镇当前用地矛盾、规划建设指标紧张等问题带来新的契机,既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置换规划建设指标、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等目的,又促进农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从而真正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
  当地政府努力转变农民思想,从而使土地得到了集中、高效的有序利用,在集约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同面积土地的收益。另外,在农地利用方面,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指导当地农民将原本种植的稻、谷等传统农作物适量改种成经济类花木和市场销量较大的瓜果蔬菜。以这种方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加大农民种植热情,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多数农民意识到扎根于土地而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土地。
  3.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农业观光园,吸引投资客。
  为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小纪镇建设了4000亩生态农业园,成了江苏及上海等多家地区超市的供货商,并成为奥运会指定农产品,小纪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正积极走向全国。农业部部长、中央农委主任等中央领导纷纷前往参观,2010年全国主管农业的副省长齐聚小纪农业园,共同分享小纪发展特色经济的经验。许多领导及经销商在小纪考察过程中,最感慨的就是小纪优美的环境,村镇公路基本没有丢弃的垃圾、塑料袋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全国环境优美镇”。
  4.企业发展与治理环境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企业污染与环境治理的详细情况,我们前往当地污染重点防治企业中韩合资景泰集团,景泰集团主要从事金属表面镀锌处理,而重金属污染无疑是一项污染大、难治理的污染,景泰集团为环保问题花费了近千万元购进了重金属污染回收处理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无论从本土企业的责任心考虑还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环境治理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另一家企业,江都为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平均年产值1.5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向河内排放含铁污水,导致河水大面积泛红,当地百姓曾多次因污染问题与其发生比较大的冲突。相关负责人逐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专家来厂进行相关污染处理的技术指导,并在发展过程中购进新设备最大化减小污染,如此使得公司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当地政府获悉具有污染性的企业污水排放一般经过三个层面:企业自身处理,经当地环保所检测,再通过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
  三、此次相关调查形成对策
  1.在当今中国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氛围下,企业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应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最佳局面。
  2.地方政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大环境的治理,转变农民的环保思想,以此来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3.在土地利用上,应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土地集中利用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收益。
  四、结语
  小纪镇以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来镇投资合作。在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从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的同时,当地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投入。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有好的环境,才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杰,何亚明.不求最大 但求最美——小纪镇全力打造苏中明珠纪实.城乡建设,2009.
  [2]王海玫,王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以江都市小纪镇为例.农技服务,2009.
  [3]杜宾宾.浅析城市化进程中近郊社区生态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广东省某市A社区为例.资源环境与发展,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