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2011-12-31王庆春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高中化学而言,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求异的愿望,并把它转化为主动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学习行为,有效的化学实验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在实施《硝酸的性质》一节教学时,就对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的改进与探索。
  1.教材上的实验:如图4-15
  观察下列有关硝酸性质的实验,将实验现象和分析所得结论填入表4-5。
  实验1:如图4-15所示,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硝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倒置于水槽里充满水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在上述装置中,从分液漏斗向试管内加入5mL水,稀释硝酸,继续收集产生的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因为铜是浸在浓硝酸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全面,多数仅就看到的气泡、试管和集气瓶中的气体颜色、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作出描述,而对铜片的溶解与尾气的处理,以及NO与NO转化过程涉及较少。
  2.改进后的实验:如下图甲、乙、丙三种装置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 。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才能使NO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
  (5)②试管中的NO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通过实验的改进,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更加全面,过程演示更加细致,同时体现了实验的环保意识。
  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分清现象和本质,对一些相似相近的概念也往往描述不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过程和方法的体现,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搞清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现开始之前,要让学生搞清实验原理,知晓实验目的,理解实验设计的意图。教科书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当然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也是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主要以授课教师在台上演示为主,学生主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实验主要也是实验员老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