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完善化学实验教学
2011-12-31吕兴中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作者以定量分析实验为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方式 定量分析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教师作了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在“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所以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NaCO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作为教师,我觉得反思是教学的重点。化学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丰富,我虽然教过一轮,对教材比较熟悉,但我觉得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还很多。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内容的权威,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不42f4a3cac08b04fe62534c05c2f410c9876c0fc4fe8440d1f11a821e82bfe6e3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既不是新教条又不是定论,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既从教材中借鉴自己想要的教学方法,又对教材进行了完善,实现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和谐统一。下面以定量分析实验为例,说明我的观点。
高中定量实验教学可分为定量验证和定量分析,在不同的实验中思维上有所不同,设计也有所差异。
第一,定量验证。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这类实验可促使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其实验原理即是已有的概念和相关的定义式,因此需要测定的目标量是十分明确的。
第二,定量分析。如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酸碱中和滴定等。这类实验中实验原理的设计需要先找到合适的相关反应并确定计量关系,然后围绕实现实验原理、测准实测量展开关于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为例,从实验“如何证明晶体中有结晶水?”引入,通过解决“如何测定有多少结晶水?”“要测定什么量?”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学生利用相关化学反应,建立起待测目标量与实验实测量的计量关系,完成对实验原理的讨论。在实验原理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完成了基本步骤的设计(即称量、加热、称量)和配套仪器的选择(即酒精灯、坩埚及配套仪器)。我接着提问:“要结果准确操作中的关键是什么?”进入流程第三模块,以是否能准确测定实测量为切入,对实验操作步骤和仪器使用展开进一步讨论。由于本实验对实验仪器的要求不高,而对称量及加热操作和判断实验终点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这个流程中,我通过提出“你准备怎样称量?”“怎样确保完全分解?”“如何判断完全分解?”等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将实验操作具体化,从而寻找到步骤中的漏洞和仪器的需求。
讨论后,学生相继提出了“用坩埚代替称量纸”、“要进行研磨”、“冷却不能在空气中”、“重复加热至质量不变”,“加热程度既需要充分又需要适宜”等问题,依据这些思考,学生得到了研磨、冷却、恒重操作这些重要的操作原理。明确了使用坩埚直接称量,使用干燥器冷却这些实验仪器使用中的原理。通过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实验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中,让学生在完成实验设计的同时,建构起化学的学科思维。
课改对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定量实验的比重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突显出配套实验仪器的精确性对学生实验的感知的重要性。虽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对定量实验思维,并对误差的存在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方法而不是结论。但是学生在体验实验后,绝大多数是以自己的定量是否精确来认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仪器的不配套造成学生难以形成认知,如:缺少分析天平,量气装置,pH计等。学生也说道:从来没用过电子天平,怎么选择电子天平啊?教材中新的实验方法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如何解决定量实验不定量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定量实验仍有畏难情绪,比如在可供选择的习题训练中相当多的学生回避了定量实验设计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由于缺少实践,因而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到实际,难以真正内化相关的知识。如何寻找新的实验教学的载体,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教学成果进一步内化,克服畏难情绪,值得进一步探索。
通过反思,我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慎重审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做法,并继续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