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1-12-31张金红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初中生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因此能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化学这门学科,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作者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九年级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一、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知性,它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在讲初三化学序言时,我做了镁燃烧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强光”,学生从未见过金属会燃烧,而且会发出强光,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往石灰水中吹气,过一会儿石灰水变浑浊。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极大兴趣。实验能调动学生的手、眼、耳、脑、口等各个器官,在实验时学生思维活跃,态度积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多做一些实验,特别是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
2.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适当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化学课中的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加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比如,在学习化学用语的知识时,学生感觉很抽象,不易懂,易混淆。我是这样处理的:例如,问H2O中“2”的意义,学生几乎是齐刷刷地回答:“2个氢原子。”我笑笑问道:“摸摸你的两个耳朵是单独放的吗?”学生兴奋地摸摸,我又问:“这两个氢原子是单独存在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我追问“2”的意义,学生们高兴地说:“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我又问:“两个氢原子怎么表示?”学生很轻松地回答:“2H。”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
在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如挂图、实物模型、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对学生理解知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易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讲分子时,播放有关分子的教学录像,让学生看后了解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这样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多引用课堂外的知识来激发兴趣
学生很难实现“学以致用”这个目标,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课外知识,并进行详解,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学习,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是化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介绍生活中的化学,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活学活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化学运用和化学现象。例如:学生通过学习化学,都懂得煤气的成分是CH、H、CO,这些物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现实生活中煤气泄漏时,有一股难闻的臭味,这使学生大惑不解,理论和实际难于联系起来。若老师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稍加点拨:这是厂家为使人们有效地避免CO中毒,而特意往煤气里添加了极少量的加臭剂(硫醇)的缘故,则学生会因茅塞顿开而兴趣盎然。
三、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不强,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针对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加强引导,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使他们明确无论从社会的需要,还是从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学好化学。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兴趣的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爱一位老师,学生自然地会把该老师所教的科目学得很好,因此教师只有真诚地爱学生,多了解、关心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性,以理服人,以心动人,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主动接近老师,把老师看做朋友、亲人、师长等。这样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更加勤奋努力,从而达到教师所期盼的学习效果。
五、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增长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它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化学课外活动由于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趣味性,历来深受学生欢迎。活动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经常写学习化学心得,心得是学生学有所述、习有所得的重要反映,心得体会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化学教学,切忌本本主义,更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趣味性。这样,学生学习化学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会兴趣倍增,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
[2]张旭平,江家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障碍成因与对策[J].化学教学,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