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地理教学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
2011-12-31赵波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现状,从新时期中职旅游地理教育的背景和尊重文本更要发展生本的需要及加强教师学习诸方面分析了中职旅游地理教学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原因,强调了践行的必要性,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职旅游地理教学 教育背景 文本 生本 师本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语)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地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西方有一句箴言:“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超过一半的人会成为伟人。”为了不让更多的学生将来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把握住机会,就要鼓励他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做勇于尝试、战胜自我的人。
中职旅游地理教学应把理论附属于实践而不是实践附属于理论,因为把知识与工作任务相分离,难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更难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需求的人才。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地理旅游教学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这就不得不引起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对新时期的背景及文本、生本和师本的进一步思考。
一、中职旅游地理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背景
1.就业难。据统计中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者不到30%,所以导致学生上学觉得没学头,找工作没劲头。有的专业不对口,就业后发现能力窘促,待遇不好,抱怨学无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2.选择烦。中职旅游地理专业的学生填报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在这方面有所长,加上上学或毕业后,他们的兴趣爱好随时都在改变,多元化发展逐渐显现,改换门庭是常有的事。所以,中职地理教育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基本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有真才实学,有探究能力,有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他们才能适应多向的选择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3.考证多。目前,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取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证,才能取得毕业证。考证也是一个学生身价的间接标识,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的学生要具备本专业的技能证,这就对中职旅游地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促动,对老师来说是个压力。危机里深藏着希望,“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4.师资杂。多数专业教师虽是地理专业科班出身,但教师自身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务操作经验,往往无法从理论到实务都为学生做好教学示范。中职旅游地理老师要勤于修炼、自我提高,能够解决问题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二、尊重文本更要发展生本
尊重文本更要发展生本,鲜明地揭示了中职教育的要义,直抵教育的主旨。如:教学中职教材《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之《旅游地图》时,在明确了旅游地图的形象直观性、科学准确性、通俗实用性、更新及时性、精美艺术性后,重要的不是评价旅游地图的优越,而是学生的发展。地图再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图是要为中职旅游的学生用的,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
如果这个班的学生连识用地图都不太理想,就应从识、用图入手进行拓宽。怎么拓宽?如:讲长江旅游,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其次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再次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最后让学生作一段长江解说导游词。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旅游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地图是旅游地理学习的最有力的拐杖,最有效的武器,离开地图,犹如盲人,无从下手。旅游地理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奇与活泼的百花园,它以其广阔的天地、博奥的内涵,吞吐日月、包孕万物。我们应该让学生尝试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手上的、网络上的地图与图表资源,在课堂也能导游和旅游。
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加强旅游地理的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如讲到“水景”时,教师不仅要知道按其形态可细分为河、湖、瀑、泉、海不同类型,更要让学生学会解说导游。
解说词举例:
解说一(河景):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饱含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恰赛人间仙乡的九寨沟,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潺潺流水隽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樱桃沟,均系别具情趣以水景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资源。
解说二(湖景):波光潋滟的湖泊自古被人视为风景佳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到京都侧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游胜地……
解说三(瀑景):庐山香炉瀑布、三叠泉瀑布、黄山百丈瀑、人字瀑,北雁荡山的大小龙湫瀑,鸡足山玉龙瀑,台湾阳明山第一瀑,广东西樵山玉岩瀑,金华冰壶洞瀑布则是在岩洞中形成的地下瀑,瀑布跌入地下暗河潜流而去,人称其为“银河倒泻入冰壶”。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学生在平等的原则上共同领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他们的大朋友。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在探究的环节中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提示,共同合作才能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梦想。要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导游方法、技巧,并不断总结、提炼,形成适合自己特长的导游方法、技巧及独有的地理导游风格。
参考文献:
[1]龙世玲.新时期根据中职学生特点进行旅游地理教学[J].中国商界,2010,(12).
[2]鄢岚岚.中职教师教学策略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赵东升.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