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转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31王佳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能控制的认识活动;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方法。可是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上会显得很无助,若转换思维方式,则结果截然不同。文章就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转换这一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思维转换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思维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思维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与现在的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的推进,思维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沟通、转化,增强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注意发展这两种思维的灵活转换能力,这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与此同时,图文之间的转化、语言叙述与肢体转换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图形之间思维的相互转换
  图形是地理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复杂的图形转换成简单的图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如下图)在讲世界洋流分布图形时,学生很难记忆世界洋流的名称,这时我们把世界洋流按照分布规律,分成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南半球的环球性西风漂流;又根据世界大洋,分成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印度洋三大海区,这样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文字与图形之间思维的相互转换
  文字是要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进行分析理解的,而图形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使人们一眼就能够看出要掌握的具体内容。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多采取把文字转换成图形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一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土”字说起。刚刚上课时,我就在黑板上板书出一个空心“土”字,然后把空心“土”字划分成五个空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