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

2011-12-31牟丽丽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简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概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课程,提出了几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 方法
  
  跨文化交际即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这一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分别受到其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等语境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现实的发展已不允许英语教学忽视跨文化交际,而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课程总体目标共有五大方面,除了传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外,强调的就是文化意识。文化作为语言教学的核心,它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要求。这就是说,要想把英语运用自如,不仅要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得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否则小则闹出笑话,大则伤害友情,导致冲突和交流失败。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ton Bremmmbek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文化的教学,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从高中英语教学的角度去渗透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知识,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英语教学应使学生意识到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具有文化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知识方面,而且在使用方面往往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不可单方面地把自己熟悉的母语语用知识想当然地运用于外语交流场合,以免导致交流不畅。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导游小姐带外宾游玩了一天,要返回宾馆。上车后,客人们兴致不减还站着谈笑讨论。这位小姐看到有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还没坐着,就走过去说:“We have a very hard day,you’re so old and you must be very tired,please sit down.”这番话对中国老人来说足以使其感动不已,谁知这位外国老妇人却顿时面有愠色,冷冷地回敬道:“I don’t think I am old,I am strong enough.Please don’t worry about that.”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人们非常忌讳“老”字。“老”意味着体弱多病、风烛残年,是社会的包袱。如果那位导游小姐事先了解了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就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了。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注意了解英美人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注意摒弃那种“汉语思维+英语形式”,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他文化因素的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
  (一)从教材入手,寻求文化信息。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行教材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对英美国家的习俗、风情、世态等都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例如“Festivals and Holidays”一单元中,就涉及Christmas/Easter/The Spring Festival等众多节日,并在Reading部分中着重介绍了Halloween(万圣节)的风俗习惯和庆贺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和充满吸引力的异域节日文化;又如“Food and Drinks”这一单元,让学生在比较了中西方饮食差异的同时又了解了一些不同国度文化的餐桌礼仪。整套教材注重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又有机地穿插了传统的中国文化。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就必须从教材入手并对其进行“深加工”,涉猎中西文化各种领域的知识,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从语法教学中比较文化的差异。
  教师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应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例如,东方人看了西方人的求职信,往往会觉得难以接受或觉得其人狂妄自大。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方式。西方人的求职信力求突出优势,同时又毫不讳言以前的不足,以此烘托出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他们比较善于逆向思维,用老板/经理的立场去看待该职位,所以他们的求职信一般都用虚拟语气,如,If I were...而东方人写求职信时,由于要礼貌先行,就必然会有很大的谦让成分,语言和思维结构里面没有虚拟语气。他们求职的时候往往着眼于自己能够胜任该职位,所以通常使用主动语气,如,I can/could do...
  (三)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差异。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讲解一些外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习惯和最新科技等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因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课程,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除了利用教材和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吸收异国文化。首先,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收集多运用有关英语文化的素材,如故事、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国家的人文环境的同时,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也可以用更有效的手段如英文原声电影、电视节目、英文歌曲、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切的语言氛围,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民情习俗,了解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教师应刻苦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不失时机而又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消除其在表达交际上的文化障碍。在课堂上,要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礼仪。在课余,也要多组织一些跨文化色彩浓厚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现代英语教师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3]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6):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