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敬语表现手段
2011-12-31崔文婷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从语法表现手段这个角度出发观察韩国语敬语表达中的主体尊敬、客体尊敬、听者尊敬三种方法,能使韩国语学习者能够更为正确得体地应用敬语法进行社会交往。
关键词: 韩国语敬语 语法表现手段 主体尊敬 客体尊敬 听者尊敬
敬语在韩国语中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纵向的身份关系和横向的亲疏关系的重要语言行为。正确得体地使用敬语是韩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韩国语敬语表现手段主要分为通过谓语的活用实现的语法手段及通过特殊词汇实现的词汇手段两类。但由于通过特殊词汇实现的词汇手段较为不规则,缺乏严整的体系,不能算一个完整的范畴,因此,本文将其并入语法手段一并研究。
根据尊敬对象的不同,可以将韩国语敬语语法表现手段分为三种。
一、主体尊敬
主体尊敬是指对句中动作状态的主体表示尊敬,即在主语的位置上出现尊敬对象的话,则在谓语部分添加表尊敬的先语末语尾“ ”(谓语词干为闭音节时添加“ ”)。
(1) (教授走/读。)
(2) (侄子走/读。)
如句(1)所示,谓语部分所添加的先语末词尾“ ”表示说话人对动作主体 “ (教授)”表示尊敬。如句(2)所示,由于谓语部分没有添加先语末词尾“ ”,表示说话人对于动作主体 “ (侄子)”没有表达尊敬。
在对话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句中的主体对于听者为尊敬对象,但是对于说话者本身来说并非尊敬对象。这种情况下由说话者判断自身与主体的关系从而是否使用主体尊敬。
(3) (你爸爸在么?)
(4) (你爸爸在么?)
如上面例子所示,“ (爸爸)”本身属于具备尊敬含义的主体,如果说话人为“ (爸爸)”的朋友,或者年龄、社会地位更高的人,可以使用例(3)中的句子。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通常说话者为了在“ (爸爸)”的子女面前维护“ (爸爸)”的体面而采用例(4)的句子,在谓语部分使用尊敬形式。由此可见主体尊敬主要是通过说话人对本身与动作主体的关系做主观上的判断来决定。
对于需要尊敬的主体,为了强化这种尊敬,除了添加先语末词尾“ ”之外,还可以将主语后附着的主格助词“ ”替换为“ ”。如下面例文中,由于“ ”的替换,对于动作主体“ (爷爷)”的尊敬例(6)比例(5)表达得更为充分。
(5) (爷爷读报纸。)
(6) (爷爷读报纸。)
然而在日常应用中,由于添加助词“ ”会使对主体的尊敬程度过高而带来不自然的感觉,因此通常使用更为自然的主格助词“ ”。
除了通过先语末词尾“ ”的添加和主格助词“ ”的替换之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形式的词来表现对尊敬主体的敬意。例如:“
”等。说话者在一般形式的词与特殊形式的词之间选择特殊形式来实现对主体的尊敬。如下面例文所示,例(7)中动作主体为尊敬对象 “ (董事长)”,因此说话人选用“ ”,“ ”的特殊形式“ ”,“ ”来表示敬意。但例(8)中动作主体为 “ (弟弟)”,因此使用一般形式“ ”,“ ”即可,不需额外表示敬意。
(7) (董事长吃完饭了。)
(8) (弟弟吃完饭了。)
二、客体尊敬
如果说主体尊敬是对于动作行为主体的尊敬,客体尊敬则是指对于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的尊敬。客体尊敬最主要的特征是:用“ ”替换与格助词“ ”或“ ”来表示对客体的敬意。这种形式与主体尊敬中“ ”与主格助词“ ”的替换相类似。
(9)
(想把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最先告诉父母。)
(10)
(想把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最先告诉朋友。)
如例(9)所示,文中“ (告知)”动作涉及的对象为尊敬对象“ (父母)”,因此使用与格助词尊敬型“ ”表示对涉及客体的敬意。但例(10)中,“ (告知)”动作涉及的对象为一般对象“ (朋友)”,因此使用与格助词一般型“ ”即可。
除与格助词“ ”以外,一些特殊词汇也可以用来实现客体尊敬。与主体尊敬一样,这些说话人通过在一般词汇和特殊词汇之间进行选择来表示对客体的敬意。例如:“ ”等。如下面例文所示,例(11)中动作“ (问)”所涉及的对象为需要表示敬意的“ (老师)”,因此说话人选用“ ”的特殊形式“ ”来表示敬意,实现客体尊敬。但例(12)中动作“ (问)”所涉及的对象为 “ (朋友)”,因此使用一般形式“ ”即可,不需额外表示敬意。
(11) (打算问问父母再做决定。)
(12) (打算问问朋友再做决定。)
三、听者尊敬
听者尊敬法与前面主体尊敬、客体尊敬不同,属于不考虑句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