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2011-12-31冯喜全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高等数学是应用性本科院校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社会对学生数学水平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此,我系构建并实践了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新体系以保障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数学实验课 数学应用能力
  
  近几年来,南昌工程学院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理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肩负着的全校高等数学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保障高质量地完成全校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在系主任领导下,我们理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构建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工作。
  一、在高等数学分层教学上下工夫,不断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是我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入校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社会对学生数学水平的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了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针对原来统一教学模式的缺陷,我们在教学思路上的改革体现在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索,提出并实施了分级教学。
  我们从06级起对本科高等数学实行优生培养和“差生”补差办法,实行全方位的分层教学,即教材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第一层次是在每年新生入学后进行数学摸底考试,在本科生中选拔出一批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按理工类和经营类组成三个数学提高班,在此基础上,08年又在提高班中设立了一个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班;第二层次是将大量的数学水平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设为普通班;第三层次是期中考试后在全校新生中选出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组成若干个补修班。(三个层次的人数比例大约各占10%、80%和10%左右)并针对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学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分非数学专业组和数学专业组两个小组。该竞赛旨在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2万余名学生参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150余名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的选手进入总决赛。
  二、以党建工作为契机,多方位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理学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6年在全校率先成立了“高等数学党员辅导站”,并制定了党员辅导站的运行机制,党员教师放弃双休日的休息时间,每星期的周六或周日下午组织三至五名党员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答疑,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排忧解难,也为准备考研深造和专升本的同学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全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全校在教学改革上的一个亮点。
  在2009学年至2011学年第二学期,党员辅导站总计辅导答疑学生达2000余人次,基本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解决了学生遇到难题无处解惑的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党员辅导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院系领导的充分认可,为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和经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了,高等数学考试通过率提高了。同时,党建工作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党总于2010年获得了全省优秀先进基层党支部,2011年又获得了省教育厅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三、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重视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传统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在所有本科班级中开设了数学实验,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验部分,注重数学实践,加强计算机的应用。首先,通过课内课外多种途径渗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数学建模公选课、数学文化选修课,坚持开展长期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机制,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数学工具开展各种工程设计和借助于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平台,同时为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储备人才。
  通过近几年数学实验课的开设,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我校学生在国内数学建模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反映出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迅速增强。高等数学教研室积极组织和培训参赛队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把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有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工科类各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知识需求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满足各专业的高等数学知识需求,我们通过座谈,对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进行了调查,多渠道多方式地收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师生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掌握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初步明确了各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制定了结合专业的《高等数学》的培养方案。结合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高等数学》课程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我们转变教育思想,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坚持走“实用型”的路子。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起源和背景,我们争取做到概念的引入从实际问题出发,淡化概念的抽象性,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在内容深度上,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在内容构架体系上,结合专业的需要,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一个理工科学生,不任他学什么专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样才有发展潜能,而数学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学科,可以说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拿到通往工程应用之路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2]熊志翔.中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3:1.
  [3]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4]陈嘉鹏.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教学型高校的发展之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5]王章豹,郑治祥,李巧林等.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
  
  本文是南昌工程学院省级教改课题“构建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