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点没”和“差点”语义考察

2011-12-31程饶枝

考试周刊 2011年88期

  摘 要: 本文采用语义分析、对比分析、认知分析、语用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差点没”和“差点”语义同指和异指进行共时考察,补充了朱德熙的“企望说”,发现“差点没VP”带表程度的成分时,“差点没”和“差点”同表否定;对于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差点没”和“差点”也同为否定。.
  关键词: “差点没” “差点” 语义区分
  
  1.问题的提出
  (1)a他差点摔一跤。
  b他差点没摔一跤。
  (2)a他差点乐死。
  b他差点没乐死。
  (3)a他差点考上大学。
  b他差点没考上大学。
  以上三组句子中,第一、二组中两个句子都是否定的意思,没有摔跤;而第三组中两个句子意思却正好相反:a是没有考上大学,b是考上了大学。“差点没”在什么情况下表示肯定意义,什么情况下是否定意义?为什么两种形式能够共存?这类否定肯定语义同指是普遍语一言现象吗?“差点没”和“差点”同为否定意义时是否有区别?本文拟对这类有趣的语言现象的使用现状、形成动因做一个系统的考察和整理。
  2.范围界定
  “差(一)点(儿)”可做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副词,本文只讨论其做副词的用法。
  “差点没”是否是一个词,目前并无定论,为行文方便,本文将其作为一个固化单位处理。
  最早研究“差一点没+VP”的是朱德熙(1959),其后有马庆株(1992)、石毓智(1993)、渡边丽玲(1994)、李忠星(1999)、董为光(2001)、周一民(2003)、张谊生(2004)、邱斌(2006)等,他们的研究各有侧重。
  由于朱德熙用的是“差一点没”,其他几位用的是“差点儿没”,很多语料用的又是“差一点儿没”,为了行文方便,避免混乱,本文一律用“差点没”、“差点”,举例除外;另外把表示肯定意义的“差点没”(差点没考上大学=考上了)称为Na式,把表示否定意义的“差点没”(差点没摔一跤=没摔跤)称为Nn式。
  3.“差点没”的Nn式与Na式
  我们将“差点没”后的结构再细分表结果的和表程度的,以区分Nn式和Na式。
  不能从“差点没”后的结构来区分的,我们根据客观事实的可能性来区分。
  3.1“差点没”+结果
  “差点没+VP”中的VP是表结果时,凡是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企望说”有充分的解释力,因此我们采纳朱德熙的“企望说”。如:
  (4)差一点及格了(没及格)(朱德熙用例)
  (4’)差一点没及格(及格了)
  (5)差一点买着了(没买着)
  (5’)差一点没买着(买着了)
  (6)差一点没输了(没输)
  (6’)差一点输了(没输)
  “及格”是人们企盼的事,是考核的结果,所以例(4)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没及格”,例(4’)是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及格了”;例(5)中“买着”是说话人希望的结果,所以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买着”,例(5’)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例(6)中“输了”一般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根据对北大语料的统计,这一说也可以得到印证,见表1:
  当然从以上统计资料中,我们看到在现当代语料中有两个例外,“差点没”后接企望的事情,它们分别是:
  (7)混过一天是一天,心中好似……他差点没哼哼出几句西皮快板来。(老舍,《二马》)
  (8)他还记得逗拿破仑玩的时候,她的头发差点没挨着他的衣裳;现在他所以的放大了胆子往前巴结:爱情是得进一步。(老舍,《二马》)
  例(7)中“哼哼出几句西皮快板来”是心情不错时的表现;例(8)中“她的头发差点挨着他的衣裳”对于正在追求这位女士的男人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事。
  我们以动态的语言观来看待这个语言现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历时和共时这个坐标上,语言永远处在运动的态势之中”(杨海明、周静,2005)。我们在进行语法研究时,需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观念:把语言,包括语法,看做是一种永远在变化、不断在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开放式的系统。在历时和共时这个坐标上,语言永远处在运动的态势之中。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基本观念,才不会对语言的种种变化现象感到惊讶,才有可能洞察语言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若干类似以下这样的例子:
  (9)我愣了三秒钟,差点没笑出来:此君将普通话当成北京的方言,认为北京以外的人都不会讲。(《读者》)
  (9’)丛晴气得差点没乐了,一着急还怒骂了一句脏话……(《流氓战记》)
  按常理“笑出来”是件好事,而在例(9)中,如果真的“笑出来”可能就失礼了,场合不对,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例(9’)中“没乐了”其实是气到了极点的一种表现,类似于怒极反笑。这些也印证了“企望说”。
  3.2“差点没”+程度
  “差点没+VP”中的VP带有表示程度的成分时,“差点没”与“差点”表示的意思相同。如:
  a差点没乐晕/乐死/乐坏/乐翻/乐蒙/乐抽了/乐疯了/乐傻了/乐桌子底下去=差点乐晕/乐死/乐坏/翻/乐蒙/乐抽了/乐疯了/乐傻了/乐桌子底下去
  差点没笑死/笑晕=差点/笑死/笑晕
  b差点没累死你老哥呀=差点累死你老哥呀
  差点没困死=差点困死
  差点没被晒化了=差点被晒化了
  差点没给联通气死=差点给联通气死
  差点没把我给吓死了=差点把我给吓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a系列中的意思都是没乐死/晕,没笑死/晕,再细一点就是乐了/笑了,但没开花/死/晕/疯/傻,乐是人们企望的,死、疯、傻等都不是;b系列的是累了/困了/吓了,但没死,累、困等不被企盼,死当然也不。在这里,开了花、死、晕、疯、傻等都不是结果,而是表示极高的程度,非常乐/困/生气、笑得很厉害。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类“差点没+VP+补语”表示程度的句子,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与“差点+VP+补语”的意思相同。
  3.3其他
  人们表达观点和意愿时,常常描述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作为条件或界限,如著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