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

2011-12-31李彤赵娜

计算机教育 2011年7期

  摘要:文章介绍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以CDIO为指导思想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化、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实施为导向,以课程、课程群、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教学改革活动、教学管理活动为单位,将CDIO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教学各个环节,为将本团队建设成为在CDIO教学改革方面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团队所做的努力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精品课程;软件工程;CDIO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07-0063-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国有许多产业界和教育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这些研究表明,现代工程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当前肩负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职责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管理等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素养与技能。因此,教学团队的培养寄托了工程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本文对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本团队成立于2002年4月,随着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正式成立而组建,依托教育部“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08年批准设立)建设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是一支以践行CDIO人才培养理念为发展目标,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的教学团队。
  
  1 建设措施
  
  1.1 明确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工程型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问题是本团队长期思考的问题之一。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探索和认识世界本质规律的科学家或者是进行创造发明的发明家”。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创新。
  我们在借鉴国外教学理念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人才培养目标大讨论,明确了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围绕上述目标进行。通过实施实践教学、考试改革、案例教学、开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双语教学等手段,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让实践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按照CDIO标准来组织,更好地与工业界、与国际接轨,为学生直接面向工业界打下坚实的基础,践行工程型人才培养理念。
  
  1.2 设立CDIO子项目,将教学改革落在实处
  目前,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正在实施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全面启动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我们已经在全院分两批共立项20个CDIO子项目,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这些子项目分别从专业、课程群和单门课程3个层次展开CDIO教学改革,以CDIO大纲V2.0为指导,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4个CDIO关键环节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集成在一起,从而达到CDIO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这些子项目以构思、设计、实现和实施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心规划、实施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与CDIO子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能力培养和综合发展的目的。各CDIO子项目可以以课程、课程群、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单位,组成教学改革团队,进行各子项目的实施。各子项目按照CDIO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的指导下进行实施。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该项工作的指导、检查、评审和验收工作。
  
  1.3 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CDIO的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团队明确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层:高层次国际软件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相关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严格的软件开发训练,能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设计、产品开发和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二层:领域软件人才。针对云南省支柱型产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工程训练,具备明确领域知识,并且能在针对具体领域信息化建设中从事安全的信息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三层:高级项目经理。培养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型、外向型、应用型高级研发与管理综合性人才;能够领导软件开发的高级项目经理。
  
  2 建设理念
  
  2.1 青年教师必须在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
  本课程组要求青年教师首先要搞好教学,教学是立身之本。同时,必须从事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既包括科学研究,也包括教学研究。通过教学和科研,一出人才,二出成果。完成教学科研项目,使得我们培养了一批人才,建立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目前吸引到本课程组周围的青年教师有15人之多,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十年来,他们与本团队一道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信息技术专项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省校省院合作项目及各种横向项目共16项,项目经费11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2.2 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做中学”,在多维度、立体化、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工业相结合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在本课程组的积极倡导与支持下,软件学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设立了“人才引进基金”,从国外引进了海外留学博士到本课程组工作;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有计划、有步骤,采用多种经费渠道,派遣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进修学习、合作研究、访问、攻读学位,让教师在多维度、立体化、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工业相结合的环境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具有高学历并有国际背景和企业背景、同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职师资队伍。创造条件“压担子”,让青年教师主持各种项目,领衔主讲专业基础课程,协助指导研究生;通过定期听课、开展教学研讨,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
  
  2.3 注重人文关怀,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今天培养青年教师,从本质上来讲,是在培养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是百年大计。本课程组认为,仅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是提高素质,都是不够的,我们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始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和讨论,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团队,让青年教师品味人生。本课程组经常组织青年教师一起讨论,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除经常进行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外,还常常涉及其他话题,如“东西方哲学的差异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大师趣闻”、“古希腊形式逻辑与公理体系”、“文化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孔子、武训教育思想回味”、“中国近代人物”、“亚里士多德和形而上学对软件工程的影响”、“图灵与冯·诺依曼”、“《红楼梦》漫谈”等。
  
  2.4 关心爱护青年教师
  我们不但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长期发展和前途考虑,为他们解决经费问题,提供机会推荐他们参加各种会议、学术组织和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2.5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成长
  近5年来,本课程组先后有3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其中1人已获博士学位。我们先后派出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2人次,短期出国考察、交流7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培训班20余人次,出席学术会议15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3 结语
  
  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在我院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合作能力和毅力,培养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团队建设,推动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能力为导向,全面实施CDIO人才培养理念,对软件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通过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及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积极研究、探索,为我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7.
  [2]Crawley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