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译原理与设计”课程三维一体化教学改革

2011-12-31李侃陈英计卫星王贵珍

计算机教育 2011年14期

  摘要:根据编译原理课程的特点,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的编译原理课程改革,提出立足夯实基础,拓宽课程相关领域,训练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对系统软件和中、大型软件的规划、组织、设计和实现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编译原理;三维一体;教学改革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列入国际ACM教程和IEEE计算机学科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针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通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学习、掌握编译程序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学习软件自动生成的原理、技术与工具;培养其对系统软件的规划、组织、设计和实现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训练其对大型软件工程实施的技术与能力[1]。编译原理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在语言处理、软件工程、软件自动化、逆向软件工程、搜索引擎甚至非编译系统等诸多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教学一线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及内容等,仍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缺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看,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是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本课程组致力于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的编译原理的教学改革。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早期各阶段ACM和IEEE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到后来的Computing’91,再到ACM和IEEE联合制定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CC 2001)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程”(CCC2002),都把有关编译原理和技术的内容列入核心教学内容。
  国外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等大学在讲授编译原理课程时,不仅讲授其编译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还引入大量的最新的编译技术和工具;同时强调学生基于编译原理的多种计算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和计算机编译素养。
  国际最知名的编译原理教材是A.V. Aho的《Compilers Prin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