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软酷•卓越实验室”模式的教改研究

2011-12-31曹小鹏王陆海

计算机教育 2011年20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培养企业适用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西安邮电学院IT应用人才实训中心将软件企业引入校园,与企业建立“软酷•卓越实验室(COE)”,培养零适应期的软件“白领人才”,经实践证实这是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文章介绍了其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软酷•卓越实验室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实训模式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09373);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D9JK715)。
  作者简介:曹小鹏,男,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教学;王陆海,男,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
  1背景
  随着我国大学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几年来,扩招的大学本科生已经开始大量毕业,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大量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单位,另一方面,大量的用人单位却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适用的人才是各个高校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2软酷•卓越实验室(COE)
  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在高校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针对本校特点将与信息类相关的多个知名的企业引入高校,为此专门成立了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中心已经与西安NEC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神州数码融信软件公司、深圳易思博软件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将真实的软件企业软件项目、软件开发方法、软件管理方式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与项目实训当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软件工程概念,树立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专业开发技能及测试能力,使他们逐渐接触并熟悉真正的软件企业工作流程,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成为零适应期的软件“白领人才”[1-3]。
  其中,中心和深圳易思博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软酷•卓越实验室(Center of Excellence,简称COE)”,将软件企业引入高校,把真实的软件项目引
  
  入课堂。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了“住房改革信息系统”,“手机同学录”、“电子化仓储管理系统”等,在实训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全程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全程跟踪,导入CMMI标准,建立、规范开发过程体系,实现标准的项目管理流程,做到项目的开发、管理与规程与企业一致。
  3实训过程
  在“软酷•卓越实验室(COE)”第一期的实训班中,采用的实训项目是“电子化仓储管理系统”。该项目集中实现电子化物流管理系统中的e-Storage(电子化仓储管理)部分,为某大型网上商城仓储中心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仓储商品进出电子化管理,实现仓库的存货、取货、库存的快速盘点,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维护等操作。系统设计了装箱算法,为客户提供合理有效的装箱方案,保证了货物集装箱的利用。该系统可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项目实施根据CMMI标准,实施过程域包括项目基本过程域和项目支持过程域,基本过程域完成项目的实现,支持过程域用于项目实现过程域的管理、支持和保证。
  项目的基本过程域按阶段划分为项目立项、项目规划(SPP)、需求开发、系统设计、实现与测试、客户验收等阶段。
  项目支持过程域包括需求管理(RM)、配置管理(SCM)、项目跟踪与监控(SPTO)、质量保证(SQA)等。项目支持过程域贯穿整个项目开发周期。
  整个实训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实训过程流程图
  在项目规划阶段,因为参加实训的同学较多,达到了21人,所以采用了“双选”的方式进行了分组,每组五人,形成一个团队,组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每个同学都担当了项目组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角色,如“系统分析工程师”、“高级软件设计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QA”等。每个小组对项目的规模、质量、进度、软硬件环境、人员配备等进行具体分析,在项目经理(易思博公司派驻的现场工程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项目开发计划。
  在需求开发阶段,同学们通过与项目经理深入沟通,详细了解项目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性能需求等,并对这些需求进行仔细分析,采用IBM Rational Rose需求分析设计工具,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表示法,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可视建模,形成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等重要文档。期间,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和远在武汉的“客户”进行了需求阶段的评审,“客户”对学生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改进方法,同时也对学生的前期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在系统设计阶段,同学们首先确定系统的架构,采用B/S模式、MVC开发模式、Spring、Hiberate、AJAX等开发技术。借鉴“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接口设计,用UML表示法建立起来系统的类图,并且确定类中每个方法的流程图,形成了概要设计说明书与详细设计说明书等文档。同学们还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数据流图进行分析,确定采用ORACLE 10i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PowerDesiger作为工具库建模工具,设计了数据库逻辑模型和数据库E-R图,建立了数据库的物理模型,形成了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等文档。所有设计也通过了“客户”的评审。
  在实现与测试阶段,同学们采用MyEclipse作为集成开发环境,DreamWeaver作为静态页面的设计工具,项目经理给同学讲解了多种新的开发技术及开发实践经验,并且进行了轻松有趣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同学们在项目经理现场指导下,严格按照企业的编码规范,完成了该项目的编码工作。测试过程中“测试工程师”采用了Junit、LoadRunner等测试工具,对“软件开发工程师”的代码进行了严格测试,并通过Bugzilla对软件缺陷进行了管理与跟踪。期间,形成了“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分析”等文档。开发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也通过了“客户”的评审。
  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管理非常重要且贯穿始终,“QA”采用SVN等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度、质量、文档等进行跟踪与管理。确定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在经过了历时6个月的实训过程之后,同学们经历了一次与实际软件企业并无二异的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开发的理解有了质的提高。
  4实训效果总结
  通过这次历练,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软件开发流程,建立了需求分析模型,并使用至少一种相关工具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学会了很多新的开发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程序代码编写经验。在测试方面,理解了测试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相关测试工具。
  经过培训后的学生建立了规范化编码的概念,理解软件构建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相关工具,根据测试计划运行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过程,并能够根据系统规格撰写基础测试用例,期间能熟练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相关文档。
  校领导对COE教学团队的专业工作精神、远程教学和本地辅导相结合的实训模式深表认同。企业教得认真,学生学得主动,成果丰厚,经过“软酷•卓越实验室(COE)”实训后的第一期、第二期学生共68名学生,都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并且很快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信控系安全02班同宿舍“4朵金花”被北京神州数码集体聘用,第三期共31名学生已经开始实训。“软酷•卓越实验室(COE)”把软件企业引进大学课堂,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成功尝试。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