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法

2011-12-31周汝雁沈晓晶骆解民池涛

计算机教育 2011年20期

  摘要: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考核来反映的。文章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为例,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探索,提出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整指标权重系数,得到一种科学、公正的课程考核方法。
  关键词:课程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系数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科研基金(A-2600-10-0057)。
  作者简介:周汝雁,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等课程教学。
  课程考核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能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课程教学结果的主要反映形式。公平合理且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会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反馈和评价,而且不同的考核方法会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安排和选择,学生也会根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及考核项目所占比例调整学习侧重点和学习方法。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占据了学生学业的大半时间,因此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为例,对课程考核采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整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得到了一种科学、合理、全面、灵活、公正的课程考核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因教学大纲调整,或因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目标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
  1现行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主要有笔试、实验、课程设计等,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实验为辅,少数课程采用课程设计。考试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依据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占10%~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30%,期末成绩占40%~70%,实验成绩占20%~30%。期末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现行课程考核模式看似单一[1],但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却比较繁琐,成绩综合评定时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特别是当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时,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各项成绩所占比例进行调整后,计算方法也要进行调整[2-3]。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性,但由于学校的教学目标不同,理论教学部分和实验教学部分安排的比例不尽相同[4-5],笔试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所占比例就会不同,笔试考试成绩可能由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也可能只有期末考试成绩,这样,课程考核操作繁琐,计算量大,在考核方法调整后,计算方法也会有较大的调整。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现行考核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采用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中[6],笔者将该思路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中,得到一种适用性强的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2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2.1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不同学校考核办法不尽相同,教学目标及考核方法调整前后考核办法会有所调整,甚至不同任课教师采用的考核办法也不尽相同,但主要的考核指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各指标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因此通过设置一个较为固定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考核目标和考核办法对不同的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就可以灵活地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
  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特点,建立图1所示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便于计算和最后的成绩分析,体系中各指标均按百分制给出成绩。
  
  图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考核评定指标体系
  课程学习结束,期末考试之后,每个学生对应课程考核评定指标体系指标得到一组成绩数据,构成考核评定成绩数据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