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大师的魅力射进课堂

2011-12-31郭炜

计算机教育 2011年20期

  摘要:介绍了在北京大学信息学院一年级下学期“程序设计实习”课程上开展的一项活动——“每堂一牛”。此活动形式为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心目中的一个计算机学术或工业界杰出人物;活动目的是激发理想,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活跃课堂。
  关键词:大师;志向;演讲;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业
  作者简介:郭炜,男,讲师,北京大学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队教练,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
  
  1活动宗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以为,也许还可以加上一条:明志。
  北京大学的许多学生从小就立志要考上自己心目中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当他们经过多年苦读终于踏进梦想中的校园后,相当一部分同学却没有树立起新的人生志向。他们想到的只是毕业后要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读研,但对于结束学业之后,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没有明确的想法,能看到的往往只是找个挣钱多的工作而已,甚至有的只是为出国而出国。而且,许多同学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其实了解并不多,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有哪些研究或应用方向可供施展拳脚,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是不是真的有用。个别学生甚至完全失去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沉迷于游戏或终日无所事事,最终导致退学。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理当以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己任。北京大学的学生,其人生目标不该只是打一份好工,领一份好工资这么简单,当然就更不能没有目标。作为信息学院一年级下学期“程序设计实习”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希望在教会学生如何设计程序之余,还能在如何设计人生方面,略微加以引导,简言之,主要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要促人立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笔者在“程序设计实习”课堂上开展了“每堂一牛”活动,即每次课(一次课共有2节)由学生走上讲台,花5分钟介绍一名计算机方面的学术大师或商界巨人(同学们俗称“大牛”)。此项活动有以下四个目的:
  1) 希望同学们能被“大牛”们的魅力所感染,从而以“大牛”为榜样,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2) 通过对学术大师们成就的介绍,让同学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对计算机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对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给同学们一个上台演讲,展现自己的锻炼机会;
  4)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每堂一牛”的具体形式是:同学们选取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计算机学术或商界“大牛”,收集其资料,准备好Power Point演示稿(PPT),提交给老师,老师每次课选择一名同学上台进行5分钟的演讲,讲完老师进行简单的点评。上台演讲的同学,最多可以获得课程总成绩2分的加分,最终加多少分,由期末时由听众在网上投票决定。
  笔者认为由学生上台讲故事,效果要比老师来讲好得多。除了学生有参与感,课堂互动性更强,而且学生选择杰出人物和准备其资料的过程,也远比只是听老师讲能够更加深对于人物的理解。
  2活动开展情况
  “每堂一牛”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同学们积极参与,没有出现找不到人演讲的局面。全班一共89人,共有31名同学制作并提交了PPT,其中16名同学获邀上台演讲。未获演讲机会的同学,其PPT亦提供给大家下载学习。笔者在挑选演讲者时,除了看PPT制作的精细程度外,会优先选择同学们并非耳熟能详的榜样人物,也会优先选择华人或女性“大牛”。由于北京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因此笔者特意使得最终在课堂被介绍的“大牛”中,学术界的杰出人物数量达到70%,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师级的人物。
  准备了PPT的31名同学,一共挑选了28名的心目中的“大牛”(有3人同选Frances Allen,2人同选Donald Knuth)。这28人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家14人,商界精英14人。但其实有些被归入“商界精英”的人物,其实也是计算机科学家,比如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Sun公司创始人Bill Joy以及李开复。以下是同学挑选的“大牛”名单:
  计算机科学家14人:
  1) 人类历史上第一名程序员Ada Lovelace;
  2) 逻辑学和布尔代数奠基人布尔;
  3) 信息论及数字通信奠基人克劳德•香农;
  4)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冯•诺依曼;
  5) 计算机科学巨匠,图灵奖得主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ar Wybe Dijkstra)
  6)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奖得主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
  7)PC始祖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
  8) 唯一的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9)C语言和Unix之父Dennis M. Ritchie;
  10) 图灵奖的第一位女性得主Frances Allen;
  11) 算法的上帝,图灵奖得主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Knuth);
  12)COBOL语言之母,美国海军少将Grace Murray Hopper;
  13) 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深蓝”的设计者许峰雄;
  14) 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商界精英14人:
  1)PC时代的开启者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 ;
  2)Intel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
  3) 鼠标发明人Douglas Engelbart;
  4) 计算机科学家,Sun公司创始人Bill Joy;
  5)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
  6)Java之父James Gosling;
  7) 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文•乔布斯;
  8)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
  9)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
  10)Facebook之父马克•扎克伯格;
  11) 电子商务的象征,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12)E-mail之父Ray Tomplinson;
  13)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14)QQ之父马化腾;
  笔者则在第一堂课上抛砖引玉地介绍了阿兰•图灵。
  笔者在同一学期还开设了“程序设计实习(实验班)”课程,主要面向中学参加过信息学竞赛因而基础较好的同学,以及其他学有余力的同学。共有45名同学选了实验班课程。在实验班课程上笔者同样开展了“每堂一牛”活动,共收到22份PPT,其中约一半人物和前述非实验班(我们称为“普通班”)同学所选是重复的,这也很正常。不同的是实验班同学选择的“大牛”中,学术名人占到了70%。
  活动中有一个操作细节可以一提,同学们在台上演讲的时候,笔者在台下给他们照相,让他们留下了在北大讲坛上的身影。有一名同学在期末的调查反馈中,表示此举令其感动。
  3关于活动效果的调查和反馈
  学期末,笔者在“北大教学网”上对“每堂一牛”活动进行了一项调查,普通班有66名同学提交了调查问卷,实验班有38名同学提交了调查问卷,在这些问卷中,调查的题目和结果如下:
  问题1. 你更喜欢听学术牛人还是商界牛人的故事?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喜欢听学术牛人还是商界牛人的故事
  问题2. 你觉得每次课(2小时)讲一个人的故事(5分钟)还是2个人的故事(10分钟)好?结果65.67%的学生选择1个人的故事,32.84%的学生选择2个人的故事,另有1.49%未选择。(注:没有在实验班问此问题)
  
  问题3. 你为什么没有申请上台讲故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未上台讲故事的原因
  问题4.“每堂一牛”对你的志向有什么影响?
  A) 使我的志向更加倾向于学术研究工作。
  B) 使我的志向更加倾向于创业。
  C) 本来我就有明确的学术研究志向,因此“每堂一牛”对我的志向没有影响。
  D) 本来我就有明确的创业的志向,因此“每堂一牛”对我的志向没有影响。
  E) 我的志向一直不明或既非学术也非创业,因此“每堂一牛”对我的志向没有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对志向的影响
  问题5. 你觉得开设“每堂一牛”活动有意义吗?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开设“每堂一牛”是否有意义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每堂一牛”活动对普通班55%的同学在立志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而实验班的同学,因为原本专业素养就比较高,已立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比例亦是普通班的3倍,所以他们更喜欢听学术大师的故事。因此“每堂一牛”活动只对实验班37%的同学在立志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当然,潜移默化的影响之类就不便统计了。
  2) 98%的同学觉得“每堂一牛”活动是有意义的,三分之二的同学觉得很有意义。这也说明,除了立志方面的引导之外,此项活动应该在拓展学生视野等其他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一点在同学们反馈的感想里也可以得到印证。
  另外,从上面问题2的回答可以看出,普通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同学不太愿意当众演讲,而实验班的同学,由于比较自信,或由于在第一学期的《计算概论(实验班)》课程上已经得到了一些锻炼,因此不愿意演讲的比例只有13%。笔者认为课堂上应多创造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
  除了上述简单的调查,同学们还对“每堂一牛”活动提出了许多看法、感想,共计100多篇,很有意思,对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状态很有帮助。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能摘抄一小部分如下:
  “我是在高中接触信息竞赛之后才开始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尤其觉得算法是如此巧妙,但是学信息竞赛却没有让我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名人故事等有任何了解,作为一个对计算机真正感兴趣的人,在这一点我实在觉得愧疚。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学业压力比较大,也没有很多时间去主动了解很多这方面的知识,直到“每堂一牛”的出现……”
  “实验班有这种小活动还是挺赞的,我们既然处在IT领域,自然需要大量相关领域的信息,特别是了解IT牛人们是如何走这条路的,给自己一些灵感,给自己一个目标,让自己体会下大环境和顶尖层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大家大多可能只知道某一位神人他成功后的辉煌成就,而较少去关注他的成长。每堂一牛活动则给我们带来他隐藏在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有时候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过程比一个人获得的成功更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对于‘每堂一牛’,个人很喜欢,大家在一起分享崇拜的人物是很快乐的事情。而且很多时候,大家的喜好不同,展现出来的是各个方面地大牛,对于广泛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领域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这学期的每堂一牛活动,我了解到了许多牛人牛事。他们的经历或是传奇,或是艰辛,或是感人,或是励志。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莫过于他们的品质了。”
  “每堂一牛活动对于锻炼大家的演讲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人将来可能会成为商界的大牛,演讲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且现在对着同学演讲多么自然啊,还是讲自己非常喜欢的,这比那些写了稿纸然后念爽多了。另外,我觉得每堂一牛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非常好。”
  “这些故事让课堂不再单调,就像课前的咖啡一样,每个牛人的故事都让我们精神为之振奋。”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每堂一牛活动里的大多数人都不是很熟悉,甚至有些完全没有听说。即便是别人都很熟悉的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