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语境中纪录片的困境与出路
2011-12-31何磊王娜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2期
摘要:国产纪录片在商业化、消费文化和档期营销模式等多元语境中陷入生存困境,纪录片需要通过借鉴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成功经验,采取口碑式营销策略、“细水长流型”排映方式和“受众定位”营销方案等多种营销模式来突出重围,重现光芒。
关键词:纪录片 商业化 消费文化 档期营销 营销模式
历经七年艰辛拍摄的“中国首部原生态鸟类故事片”《天赐》于2011年1月21日全国公映,但在春节档硝烟弥漫的众多大片中,《天赐》成了“炮灰”。这部以鸟类为主角的故事化纪录片在德国科隆电影节上曾获“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奖,在欧洲其他国家反响也很好,在美国卖出了3000万美元的版权,在国内却遭到了不被排片和排在上午场的冷落。导演孙宪无奈发微博向知名导演和影评人求援。其实《天赐》不是第一部遭到冷遇的纪录片,贾樟柯在戛纳电影节上备受称赞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也遭遇了票房惨淡的尴尬。可见,目前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举步维艰。
商业化语境中纪录片的尴尬面世
在日益商业化、产业化的电影制作发行过程中,纪录片注定成不了投资人的宠儿。贾樟柯曾坦言:“投资人其实比较反感我拍纪录片,因为市场预见不好。你看‘云之南’纪录片就很难进市场,因为商业电影、娱乐电影已经占了很大的空间。”《天赐》的冷遇也让导演孙宪感慨良多:“现在《天赐》在各地排片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