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011-12-31张树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3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险种保险业

张树军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黑龙江 萝北 154244)

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在遵循保险、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保险体制、发展和完善保险机制、提高和改善保险效率,保证当代人对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利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配置保险资源,实现保险业的资源供需平衡和良性循环。

1 我国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偏重以粗放型的方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特征是,依靠铺设网点、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保险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带来了较高的保险经济增长速度,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制约了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1.1 国民风险意识滞后,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总量也在增大。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我国消费者的风险、保险意识严重滞后。综观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欧洲,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为2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保险还没有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还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 保险产品结构单一,保险技术落后

进入以高科技的法制经济为特点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后,风险具有了加速生成的特点。然而与这一现实相对比,中国保险企业所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且经营焦点总是集中在少数几个险种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求。以产险为例;各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财产、车辆、货物运输三大险种上,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则始终"门庭冷落"。同时,保险产品同构现象十分突出。统计表明,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的险种结构相似率达90%以上,使各公司在一种低水平上重复发展,无法构造自身的优势,且易导致过度竞争。

1.3 诚信缺失,保险经营环境恶化

保险市场的诚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着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诚信的缺失,极大地削弱了中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目前在我国的保险市场上,提供保险产品的保险供给者、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保险中介以及作为保险消费者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都存在着诚信的缺失。在保险活动中,诚实守信是对保险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尊重,也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尊重,诚信的缺失最终也会使失信者的利益遭到损失。保险活动中对诚信行为的道德选择结果,必然逻辑地体现其经济利益基础。可以说,不诚信就没有信誉,就没有保险市场的长期持续发展。

2 我国保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保险业务发展

保险市场担负着补偿和给付职能,对调节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为了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保险运行的主导思想。实践证明,在孕育发展的保险市场里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不可能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可能失去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速度和效益的矛盾恰恰是制约保险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破除盲目发展业务的观念,必须在效益的基础上扩大市场份额。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是保险市场的追求目标,因此,要建立健全提高保险市场经济效益的保障机制。

2.2 推进保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保险创新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险创新就是指对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服务方式及其组织结构等进行变革。具体包括承保技术创新和组织机构创新两个方面。首先是承保技术创新。主要是以市场为中心,开办新险种。开发消除通货膨胀风险的险种。如长期性的寿险险种;开发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险种,刺激特别人的特别需求,如艾滋病保险、绑架保险等;开发便于投保人投保的险种,针对特定的行业对象专门设计,并附加诸多特别服务,其保险风险、保险标的、保障水平都可根据投保人的需要灵活调节,满足保险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其次是组织结构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与组织结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组织结构上的创新,保险技术创新也就没有基础。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不仅要组织经济补偿,而且也要参与防灾防损,控制经营活动成本,提高保险业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保险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也应进行选择和创新,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2.3 培育诚信理念,构建保险市场的诚信文化

诚信既是一种道德追求,又具有经济意义。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种财富,良好的信用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信用。保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主体,都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与诚信的关系,树立维护诚信行为的责任观。全社会(特别是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诚信问题的教育与宣传,培育诚信理念,使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渗透到保险各方的意识中,为诚信行为创立思想基础。保险机构应将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的、不可缺少的内容,确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为诚信行为创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在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及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中,应重视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意识。

[1]胡颖.我国保险创新的走势分析[J].金融时报,2000年1月6日.

[2]徐文虎.论创建寿险营销新模式[J].保险研究,2002年9月.

[3]刘茂山.保险发展研究[J].保险研究,2000年11月.

[4]刘瑞祥.试论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师,2000年第1期.

[5]刘子操.我国保险技术创新及其趋势展望[J].保险研究,199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险种保险业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带投资的多险种复合风险模型及其破产概率的研究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多险种初始资本分配策略的研究
一类考虑破产限的双险种风险模型
百慕大保险市场结构研究
农村女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扩展
河北省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险种间的相关性对调节系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