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站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

2011-12-31刘萍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3期
关键词:基土楼板构件

刘萍

(黑龙江,牡丹江 157032)

引言

引起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因素非常繁多和十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材料组成、施工管理、气候条件、地基变形等。各主要成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因素、成因及预防的措施

1.1 混凝土材料组成不当

1.1.1 成因分析: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水化后,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产生剧烈的不均匀体积变化,在构件内部产生破坏应力,引致构件开裂。②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因不同品种的水泥在水化后的初凝、终凝和收缩率均不相同,使构件产生收缩裂缝,如图1所示。③水泥品种使用不当。例如使用了快硬的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浇筑主变压器基础等大体积构件,因大体积内混凝土的水化热的大量释放而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导致大体积构件出现裂缝。又例如,使用了火山灰质硅酸盐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筑屋面板,导致产生大量的干缩和收缩裂缝使屋面出现渗漏。④石子的含泥量超标,使构件的强度大大下降,并产生泥浆收缩裂缝。石子中含有生石灰,因生石灰的体积增大而使构件出现爆裂。⑤砂子的粒径过小和含泥量超标。因近年来因河道禁止采砂,砂源枯竭,使市场管理失控,常发生用中砂代替粗砂,以细砂代替中砂,甚至以泥砂替代中砂的现象,使构件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并严重地降低了构件的强度和抗渗性。⑥配比中的砂率和水灰比过大。某些施工单位为使泵送砼的有较大的流动性,追求过大的砂率和水灰比,同时也使水泥的用量大为增加,也导致构件的凝结过程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⑦外掺剂质量参差、使用不当或超量。因使用不合格外掺剂,或外掺剂计量失误、超量而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复检,不合格的水泥不能用于工程施工。②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及牌号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为中,并建立明显的标识,防止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③要熟悉规范,正确掌握常用水泥品种的特性和适用范围。④加强对砂、石等骨料的含泥量的监控,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严禁混入有害物质,骨料应坚硬、洁净、粒径级配均匀,含泥量要低于施工规范要求。⑤根据不同的结构种类和构件的钢筋疏密,正理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确定水灰比、砂料、水泥用量,以减少构件的收缩裂缝。⑥宜适度使用技术成熟和质量稳定的外渗剂,并须对外渗剂的计量进行严格的监控。谨慎试用新型的外掺剂。

1.2 施工管理不当。

1.2.1 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商品砼的广泛推广应用,上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因施工管理不当而导致构件裂缝的产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表现为:①由于泵送砼的推广,使施工速度大为提高。但因浇筑速度快,泵送砼的水泥用量大,也使构件内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水化热。在采用泵送砼浇筑梁板时,很多施工单位只用插入式振动器对楼面梁进行振捣,而楼板砼因坍落度过大,短时间内未能初凝并承载平板式振动器,故并未对楼板砼进行振捣,直接赶平刮直。因而大大降低了楼板砼的密实性、抗渗性、强度和耐久性,并在凝结过程产生大量收缩裂缝。②浇砼工人随意踩踏楼板的负筋,浇砼后又没有及时将下沉的负筋提起复位,使楼板抗负弯矩能力大为削弱,故楼板在梁边出现了负弯矩裂缝。情况严重的,一些悬臂板出现整体折断。③混凝土养护不够。按施工规范要求,普硅砼结构浇筑完毕初凝后必须马上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使水泥充分水化,以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而实际上,很多工程的养护时间并未达到此要求,加上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户外气温极高,太阳直射处的温度常达45℃以上,构件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使收缩裂缝不可避免地产生。④模板支架体系刚度不够或体系下的基土变形超标。个别施工单位的模板支架体系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设计,支架下的基土承载力不够,支架杆件下未有铺设垫块或浇筑垫层,体系下的基土或砂土因模板浇水而受水软化或下陷,泵送砼集中一处堆筑并未有及时摊开而引到局部模板严重过载。模板体系变形较轻者,引起构件的变形及定位偏差;重者,构件初凝后,模板体系仍继续变形,使构件发生开裂;更严重的,模板支架体系整体坍塌。

1.2.2 预防措施:①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式振动器对楼板砼进行充分振捣,以保证楼板砼的密实性、抗渗性、强度和耐久性。②及时对踩沉的楼板负筋提起复位,保证楼板的抗负弯矩性能。加强对工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质量意识。③加强构件的浇水养护,普硅混凝土初凝后必须马上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最短不得少于7天,应以不少于14天为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广泛推广经济、便捷、有效的薄膜布覆水养护措施。④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规程要求进行模板支架体系的有效计算和设计,加强对模板体系施工的监控和验收,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承受模板荷载的基土必须进行充分压实或夯实,合理确定模板立杆下垫块的大小和厚度,保证模板体系的压应力不大于基土的承载力。并对基土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保证基土不因上部模板淋水而软化或下陷。浇砼时要使楼面的砼料及时摊开,保证模板体系不发生局部集中过载。

1.3 地基变形

1.3.1 成因分析。地基发生较大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也是引起楼板开裂重要因素。地基发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繁多和复杂的,本文只讨论在工程实践中常常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两种因素。①天然地基持力层被扰动、浸泡,使持力层的基土软化而丧失承载力。或基坑超挖后回填松散材料,使该填充层的压缩性大为增加,增大了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②该地区较多地方的地貌为冲积地带,地下的淤泥层较厚,有的地方甚至为新填区。这些地方地下水位高,新泥仍未完成固结,并仍在继续发生沉降。若在这些地方进行工程建设,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仍在下沉和固结的新填土和淤泥层对桩侧的负摩阻力影响往往经常被忽视,高估了桩基础的承载力,引起建筑物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的沉降,使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1.3.2 预防措施:①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和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并验槽合格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若基坑发生超挖,严禁填充余泥、浮土、垃圾等松散材料,必须浇筑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素砼或毛石混凝土至基础底的设计标高。②在淤泥层或新填土较厚的地方采用桩基础,须视淤泥层和新填土层的固结程度等具体因素,确定是否需要考虑上部土层的固结对桩侧的负摩阻力影响,合理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

3 结束语

引起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工程实践中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绝裂缝的发生。故对混凝土的裂缝成因和预防仍需继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

[1]张廷荣等著.建筑工程抗裂堵漏方法和实例[M].郑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基土楼板构件
补水方式对灌溉渠道渠基土冻胀特征的影响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季节性冻土区梯形衬砌渠道改扩建基土置换的分析研究
基土盐-冻胀特性研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