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养护技术及管理研究

2011-12-31杨晓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8期
关键词:养路管理体制公路

杨晓云

(贵阳公路管理局,贵州 贵阳 550001)

1 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体制的健全,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型、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

2 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存在不少问题。公路养护的效率低下、缺乏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的矛盾也日益暴露。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一是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公体制采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是公路的养护的设备落后。我国公路的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公路养护维修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设备落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比较低。

三是公路的养护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几乎都是被动养护,缺乏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对路况的调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

四是公路的养护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养护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工人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造成养护员工接受应用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3 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指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为依托,在科学决策上,要根据现有的公路的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经济技术参数,确定养护对策措施,避免主观臆断,背离实际的决策。在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占用公路的时间,缩短工期。因此,要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便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职责。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此外,应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4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实现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在国民经济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因此,针对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建立良好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要,能使各部门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转,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路养护部门也不例外,好的养护管理公体制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更新公路的养护设备,实现机械化养护。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

三是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可以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在21世纪的今天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还要推广使用国外对于公路养护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5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路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搞好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必须走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我们作为养路人,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养护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争取为祖国的公路事业作出自己的最大的贡献。

[1]赵振东,陈惠民.公路养护工程常见病害及防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孙祖望.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1).

[3]文德云.公路养护保养新技术、新材料[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养路管理体制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川藏养路人:以路为业薪火相传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养路铁人”金宝林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养路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当前铁路养路机械维修保养措施探索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