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

2011-12-31田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23期
关键词:高技能职工技能

田晨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

1 现状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受益的主体,也是资格职业证书的最终用户。资格职业证书制度及其所依托的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本身是在企业工人考核制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本质属于生产制度和企业制度,突出特点表现为,跟踪反映企业各岗位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要求,一方面为广大企业劳动者开辟了一条岗位成才、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另一方面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高,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鉴定认证制度只有依靠企业、符合企业需要,受企业欢迎,才能真正服务企业,根植企业,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开展企业评价试点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基础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多数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扩面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欠缺。从主观上看,一些企业负责人缺乏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间接性、长效性的认识。加上市场条件下,人力资源投资和收益处于不确定状态,投资者不一定是受益者,受益者不一定是投资者,担心花钱花精力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被别的企业高薪挖走。一些企业的倾向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享有人力资源投资收益,而尽可能少的承担人力资源的投资义务。尽管《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规定,职工有参加培训的权利,企业有对职工培训的义务,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企业未履行落实这一责任,把对员工的培训推给社会。从客观上看,一些企业在改制或改制后,原有的培训鉴定机构撤并,人员精简或调离,职工鉴定培训处于无人抓、无人管的状态。还有些企业受经济效益影响,忙生产经营是硬任务,无力抓职工培训。二是评价方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强。社会化考评缺乏个性且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企业需求已经失效,而新的适应企业需要的评价方式正在探索中,尚未成熟。加上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加大,变化加快,评价方式难以跟上这一步伐,导致培训鉴定和岗位需求脱节,且不同企业鉴定考核结果差异大,职业资格证书信度、效度和等值性受到质疑。三是技术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瓶颈。标准、教材及题库等技术资源滞后需要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加上企业工种繁多,技术、设备、工艺与材料更新速度加快,使本已匮乏 的培训鉴定资源更难满足企业需要,而开发成本较大周期又长,使企业感到无能为力。四是经费等政策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法》和中央15号文以及苏北发27号文规定提取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大多数企业未落实,有的未按规定提取,有的未用在人才技能培训上。地方统筹的部分也为体现鼓励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以致企业花钱花精力搞培训鉴定的不到任何政策补偿补贴,还担心培训取证后留不住人,使得培训鉴定因投资不足而逐步萎缩,这也是影响企业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对策与措施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要使整个证书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真正符合企业需要,被企业认可,受职工欢迎,需要从机制和体制上创新,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合力推进、整体联动,真正形成“政策拉动、服务推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格局。

3.1 注重从政策激励层面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3.1.1 强化政策激励。增强企业动力。要细化完善政府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表彰奖励的长效制度,重奖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的企业。要健全企业业绩考核制度,须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实施情况作为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要制定相应配套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对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的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减免。

3.1.2 落实经费政策,提供资金保障。要切实落实和规范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检查督促企业将一半以上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的企业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鉴定费用减免。

3.1.3 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许可制度。加强企业执行执业许可制度情况监督检查对国家规定的执业许可的工种,职工必须持证上岗,否则将受到处罚或限期培训取证的措施。

3.1.4 引导薪酬激励,求取双赢效应。发挥评价结果作为岗位使用与待遇挂钩的依据作用,提高岗位技能工资在工资结构中的比例,使技能等级与相应工资等级挂钩: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被聘用的职工给予岗位津贴,对高技能人才享受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引导和督促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聘用、薪酬、培训、休假等方面制定鼓励办法。通过这些方式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获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效应。

3.2 注重从技术支持层面改革创新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3.2.1 着力改革创新企业评价模式。在借鉴广州市改革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研究成果后,确立我省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由三大模块构成,其中:工作业绩成果评价模块主要考评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现场解决技术问题情况,技术改革与革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和表现;生产现场操作能力考核与考核模块主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企业具体岗位的技能状况、工艺水平和产品特点,考核参评人员的技能水平:职业知识水平考试模块由技能鉴定中心从国家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并组织社会专家和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卷、实施,考核参评人员的知识水平。这一综合性评价企业模式,重点突出业绩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准确;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实现评价与用人机制相结合;创新评价内容、方法与技术,使评价更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3.2.2 建立健全企业评价的质量保障机制。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制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方案编制规范,为企业评价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为企业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关键环节与过程的工作质量。二是要制定企业评价工作流程,使企业评价工作在统一的框架内实施,既能放手由企业自主评价又保证其规范运作,较好地解决社会化鉴定和企业评价实现等值性这个关键难题。

3.2.3 加强证书信度、效度和等值性问题的研究。当前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企业分工过细的职业,在职业资格证书上注明工种范围,或是发放专项能力证书,在考试模块和内容上也有所侧重,重点考察职工本岗位工作技能,取得一个职业要求的所有模块专项能力证书后,可换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对集成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操作岗位工种,鉴定等级应以初中级为主。三是建立与企业用人管理相适应的证书动态管理制度。

3.3 注重从公共服务层面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3.3.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鉴定系统的工作人员要转变作风,深入企业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提供人本化的服务,主动指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可行的技能人才评价方案。

3.3.2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社会氛围。一是加强企业宣传发动,让企业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 和职工了解职业鉴定的意义。二是在社会上营造开展企业评价的良好氛围。

3.3.3 加快平台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多方筹资。在中心城市高标准建设一批技术和设备先进的公共实训鉴定平台,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 高技能人才实训和鉴定服务,强化校企合作,定向为企业培养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3.3.4 搭建信息平台,提供市场服务。抓紧建立高技能人才资源信息库和服务平台,通过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立技师协会、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等形式为高技能人才推荐就业、技术交流、职业指导,了解鉴定认证和技能人才相关信息,提供个性化的系列服务。

[1] 林连青.构建企业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2] 中国培训,2010(08).

猜你喜欢

高技能职工技能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秣马厉兵强技能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