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
2011-12-31胡海碧
胡海碧
(玉溪市华宁县水利局,云南 玉溪 653100)
概况
“珠治”试点工程白龙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自珠江水利委员会批准启动实施以来,在水利部、珠江委、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华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年11月止,白龙河小流域共完成治理12.67km2,其中:水保林和经济林7232亩,坡改梯1850亩,保土耕作1005亩,建设治沟拦砂坝谷坊8座,建设小水窖560口,封禁治理8925亩(其中:补植补播935亩,沼气池300口,铁丝护栏5公里)。完成总投资163.02万元。
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工程项目启动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而水土保持则是山区治穷脱工程贫的根本出路。因而,通过“县政府搭建平台,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形式,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县建设开放型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客观要求。通过项目区内抓点连线,抓线连片,最后建成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一体的项目区,对我县乃至对整个石质山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农业、水利、林业、土地等几个涉农部门,对项目区认真进行综合规划,以“珠治”工程为龙头,依托相关项目,在建设白龙河小流域项目区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其内涵,通过充实内容,努力把它建成“珠治”试点工程的样板,建成精品工程。
为使项目区建设抓得更加扎实,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一是统揽全局,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要求各有关部门的项目按照水保部门编制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白龙河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的规划,统一向项目区靠拢,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借鉴水保部门的经验,积极抓好工程建设。农业部门在项目区内修筑了1850的坡改梯,水利部门(县水窖办)在坡改梯内配置了560口小水窖,林业部门实施了450亩的退耕还林,农业部门(沼气办)在流域内的冲麦、大路南和养牛寨修建了100口沼气池。二是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办公和督查,随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社会问题,从而,使项目区建设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在项目区建设中,我县始终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主题,把坡改梯工程、造林工程、小水窖建设工程、沼气池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列为重点来抓。
为了达到抓好重点,推动整个项目区建设的目的,县委、县政府更加明确地提出,全县坡改梯、造林、水池、小水窖等工程都必须以水保工程为标准,以此统一思想,统一质量标准。水保部门为了树立水保工程新形象,在管理上,从我县第一个水保工程起,就已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主体负责制、施工合同制和公示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尽可能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并先后建成了巴西河、矣则河两条精品小流域工程,为我县后续水保工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我县整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3 政府搭台、部门唱戏
为了加强“珠治”试点工程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重点项目,把它延伸扩建为开放型生态农业示范县的组成部分,即政府搭建平台,各部门配合,合成治理、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三统一分”的管理办法,即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部门实施,实现了政府搭台,部门唱戏,避免了部门、项目间“各唱各的调,各推各的磨”的现象。由于在项目区内做到了各司其职、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在项目区内规划实施的各项经济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主要表现在:一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在项目区内共完成水保林和经济林7232亩,坡改梯1850亩,保土耕作1005亩,建设治沟拦砂坝谷坊8座,建设小水窖560口,封禁治理8925亩(其中:补植补播935亩,沼气池300口,铁丝护栏5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呈现规模大,集中连片,质量标准高,措施配套完善的特点;二是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龙头,农业部门在项目区建成水系和道路配套、高质量的坡改梯1850亩,沼气池100口;三是林业部门在项目区加大退耕还林,现已退耕450亩。四是水利部门对小水窖建设十分重视,在坡改梯内配置了560口小水窖,为坡改梯的后续耕种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多部门齐抓共管生态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水土保持工程单位投资不足和其他项目措施单一的问题。
4 注重质量,打造精品
“珠治”试点工程,是我县生态建设的龙头工程、品牌工程,是我县争取下一部“珠治试点工程”去掉“试点”二字的决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因此,树立了“强化管理、质量第一、建设精品”的理念。首先,狠抓初步设计质量。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做到相关领导、群众代表和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深入山头地块,反复调查研究,仔细推敲制定综合治理措施,使之达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需要,并同时提出其他项目配套的要求,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严格工程物资管理,实行工程苗木使用申报审批制和苗木检疫制,从严控制工程使用苗木的数量、质量;其三,坚持工程技术人员蹲点指导与工程施工全程督查相结合。在项目区各工程点都有工程技术人员蹲点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各部门还成立有专门的督查组,随时到现场抽查和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工程能坚持按设计施工,解决了缺少监理经费和监理人员的问题;四是措施安排上,大胆创新,超常规实施。例如水系工程配套上,突破了只在坡改梯工程中配套的限制,在经果林实施图斑配套了窖、池、路,提高了造林预期效果;在立地条件较差地段,采用大营养袋育苗移栽200多亩,成活率多在95%以上。在封育治理上采取工程投资材料,群众投劳力,兴建沼气池300口,从解决群众燃料入手,让群众主动放下刀斧,主动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强化了质量管理,目前在项目区内各单项工程,都基本达到了精品工程的要求,也由于有了这些精品工程的支撑,全面树立了白龙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整体形象。
5 实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
白龙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不仅要建成我县生态建设的示范窗口,更要成为工程建设勤政廉政的典范。因此,项目实施前,在流域内的各村民小组实行了项目公示,制作项目公示牌,对治理项目的工程量、工程造价于公示牌上进行标,接受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防止腐败工程的出现,激发了群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热情;在工程经过县级实验后,仍然建立公示牌,公布工程量、工程造价,真正做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实行项目公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不仅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且杜绝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6 加强管护,确保治理效益的发挥
为了确保工程效益,在工程建设中,着力于强化了管护措施,加大了管护力度。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共建立了水土保持公益性宣传牌1块,管护标志牌8块,发放水保宣传材料3000多份,通过宣传让项目区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了对工程的管理和保护意识;二是工程竣工后及时移交当地乡(镇)即宁州镇和村委进行管理,并要求他们要约法三章,认真落实管护措施;三是在实施的小流域内,聘用管护人员,制订一个乡规民约。通过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工作,使工程治理区内出现了“林子有人管,池子水能满,牲畜不乱放,耕作大改观,薪材无人砍”的可喜局面。
7 总结
“珠治”试点工程白龙河小流域在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规划目标和上级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许多差距。我们将继续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珠治”试点工程项目,力争把“珠治”试点工程项目建设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为下一步“珠治”工程的全面展开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