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必须返璞归真

2011-12-31陈华文王成栋刘芳男

科学24小时 2011年9期
关键词:暗物质上帝信仰

文|陈华文 王成栋 刘芳男

科学必须返璞归真

文|陈华文 王成栋 刘芳男

从赫歇尔发现人类所处的位置实际上被一圈明亮的恒星环绕着的现象开始,人类就开始了缓慢但从未停止的探索步伐。从美国人本杰明·古尔德到欧洲人费尔南多·科默再到弗里茨·兹威基、贝基,从“剧烈的过程”的爆炸说到看不见的暗物质说,再到2006年的哈佛大学观察证实。前后近两百年,几代科学家早已驾鹤西归。

一个简简单单的自然现象引发了暗物质概念的提出和证实,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这不仅是细心以及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探索和思考的产物,而且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然。不过,科学的方法只是技术手段,更深层面上是对探索宇宙的态度和对职业精神虔诚的信仰,拥有信仰的人才会用神圣的态度去对待科学和研究。

与传统的宗教信仰不同,科学的信仰没有仪式,没有具体的万能的神,有的是一丝不苟的实验和严密的论证,几十年如一日的观察和坚守。与对个人的崇信不一样,科学信仰是对事实、对求证的崇拜,它带着质疑、批判和实践的态度,这是一种生活状态和习惯。

人类只有破除迷信,才能有认识上的突破,从而带来科技革命和认识上的飞跃。人在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遭遇挫折,往往转求“万能”的上帝或者“权威”人物去解释,甚至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不管这上帝是否会回应,权威者的解释正确与否,总之它不是依靠严格的科学实验来求证。这是偷懒的表现,也是对人类、对科学不负责任的表现。苹果砸中的不只是牛顿一个人,而发现万有引力却只有他一人,因为他不相信苹果是上帝丢的。亚里士多德质疑老师柏拉图,开启了全新的哲学政治学流派,因为“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当然,作为整体,人类的认识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总有一些人走在时代的前列,甚至超越时代。更现实的说法则倾向于有时科学会与政治“联姻”。所以,发现新知识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启蒙者的代价和努力,这代价可以是名誉、金钱、官位,甚至是生命。弗里茨·兹威基40多年如一日地提倡暗物质理论,哪怕是在他弥留之际,他和他的理论依然与世界主流认识格格不入;前苏联的摩尔根遗传学派的专家们面对政治权力的挤压与威胁,依然挺起脊梁迎战李森科,尽管为此他们要失去官位、名誉乃至优厚的待遇;布鲁诺更是宁愿放弃生命也要捍卫真理,哪怕寂寞生前身后名。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有关暗物质的几位科学家,都是关键性的人物,而另一些同样付出努力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虽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暗物质的发现史上,却无法浮出水面。他们没有任何荣誉职位和优厚的待遇,却用一种虔诚的方式诠释了科学的本质。

好了,有良知有勇气有坚守的科学家,寂寞生前身后名的故事我们听得足够多。科学进步,不仅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优厚的待遇有关,更与科学探索者的科学信仰有关。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科学探索必须纯粹干净,必须返璞归真,需要还原科学的本质。唯有破除名利的崇拜,不惧艰险和舍弃包袱,探索科学才能做到轻装前行。

猜你喜欢

暗物质上帝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120秒的“上帝”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什么是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