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
2011-12-30于向民
于向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基建处,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筑工程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其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本公司对项目工程提出的功能与观感、进度、质量等目标,须从技术把关、进度监控、质量保证等方面着手,本人对此进行了浅谈。
1 设计阶段质量管理
1.1 充分理解设计
充分理解设计可让工程管理人员对具体项目有整体把握及全面了解,而且能整合不同专业,以期实现建设单位的功能及观感要求,寻找最佳平衡点。例如:楼体周围为保证幕墙外立面美观,减少百叶窗面积,损失了30%的新风量,但地下一层新增燃气管线,并增加厨房数量,增大了排风量,为保持负压平衡,因原新风口面积不够,在风井顶开口增加新风面积并做挡雨设施。上述实例为在功能与观感中寻求最佳平衡点。
1.2 论证设计的可操作性
此项问题主要发生在不同的专业设计之间的意见分歧,使得设计不具备可操作性。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是要把握各设计之间的关键点,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展。例如:某楼地基采用钢筋灌注桩、泥浆护壁、后压浆技术,但是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持力层标高从-19 m~-23 m,勘察做了5个点,而将来地基处理需500个点,主体设计院及我司要求按每个点实际持力层深度加工桩长,这样等于做了100次勘察,而且按不同长度加工500根桩,无法实现(无论从周期及成本上均无法接受),本人所在公司项目人员听取了相关单位意见,最后按最深持力层加工桩长500根,成本多花了将近20万元,少做99次勘察,并缩短了桩加工周期。
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的进度要求,是贯穿于办理开工手续→工程施工→市政报批、报通及施工→竣工验收并交付等整个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在进度监控过程中,本人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2.1 编制完善而可行的进度计划
先由总承包及各分包分别编制(根据建设单位进度目标);完成后由建设单位项目工程人员汇总、修订,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公司(主要是总承包及建设单位直分包)的穿插配合,并将设计、专业公司深化设计、前期、市政、竣工备案等工作的进度同时整合进去,考虑各类工作的介入节点及相互衔接。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最后整合的进度计划,除了各相关施工单位的计划外,还应包括设计院、本公司设计部、前期部、预算部(价格确认)等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使得上述工作计划能较好的衔接起来。
2.2 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3 施工过程进度监控
主要分为基础及主体阶段和结构封顶后阶段,在基础及主体施工阶段,根据计划实时监控,掌握关键线路,同时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金供应、单位、洽商确认、设计变更等),提前解决,如果发生偏差(滞后),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在下一道工序或施工段将偏差天数抢回来。如进度肯定受到影响,群策群力,在法律、公司规定内灵活解决。例如:如主体延误,可减少结构验收检验批次(如10层一验改为5层一验),提前让后续工作开展(如二次结构、初装修及设备管线安装)。在结构封顶后,除了总承包单位,还有很多分包及建设单位直分包入场工作,此阶段的进度监控工作主要是统筹、协调,使进度计划按照建设单位的目标正常进行。须解决施工过程中因不同工序或不同单位之间技术问题,使工程正常进行。例如:设备安装须总包做设备基础,尽快请设计院做二次设计并办理洽商,解决各建设单位直分包的穿插配合及进场时间。例如:公共精装及室内初装同期开始,应先室内地面施工,才能公共地面施工(公共精装地面最好在室内完工后施工)。整合各方根据进度计划协同配合,充分考虑对场地使用、交通运输(吊篮、塔吊、外用电梯、电梯等)的使用。
3 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超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其质量要求主要面向业主,主要内容为功能实现及观感要求,为保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在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并质量矫偏以外,还应该在下面3个阶段完成上述两个目标(总结起来就是3个阶段,两个目标)。
3.1 结构验收管理
在结构主体完成以后,无论是设备安装、二次结构,还是门窗安装、幕墙及精装等工作,均以主体为参照,主体结构质量的好坏,对后续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验收时,对影响后续工作的平整度、垂直度、门窗口方正、混凝土表面质量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均应详细准确的统计,并彻底的逐项整改,如能落实,因主体结构产生的质量观感问题将被消除。
3.2 分项验收控制
在绝大多数工作完成后,将要进入人防、消防、档案等分项验收阶段,在此项验收中,主要验收设备试运行、设备联调、建筑物形象是否具备使用条件等,同理,在上述各项验收中将发现问题整改完成后达到使用要求,使项目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3.3 竣工验收控制
在项目完全落成并交付使用之前,须进行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此工作为项目开发全过程中最完善、最正式的官方参与的验收,对功能实现、观感质量、资料齐全等方面均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在住宅竣工验收时,应借鉴一户一验的方法,从使用功能、观感和资料齐全着手,完整而详细的逐条检验,发现问题后逐条的整改落实,争取使得项目情况达到业主的接收标准。
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重点。首先应目的明确,明确公司的功能与观感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然后整合各方的意见和资源(如本公司其他部门、总承包、监理等),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推动项目向着公司的各项目标前进直至最终达成。
4 结束语
总之,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不断召开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质量管理会议,使参建各方明确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参建各方积极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是搞好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要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机构搞好质量管理检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参建各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祖伟琴.浅谈风险管理在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2 王振华、王霞.建设单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