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2011-12-30黄一宁
黄一宁
(广州市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1400)
1 生态居住区的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居住区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础,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形成的高效、和谐、舒适、文脉延续的理想居住模式和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小区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居住区的特点:生态小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各种生态要素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是平等、和谐的。生态小区不仅追求自身环境优美和繁荣,而且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因而能够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
2 生态居住区的规划内容
2.1 生态居住区规划目标
生态小区规划目标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2.2 生态居住区规划的方法
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 生态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生态规划内容应涵盖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2.3.1 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
经济生态规划。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3 生态居住区建设对生态住宅的规范内容
3.1 生态住宅的概念。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生态住宅要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2 生态住宅的规范内容
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内外采用节水型器具,采用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
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间噪声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室内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噪声小于30dB。
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
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4 生态居住区建设的措施
4.1 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
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建筑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利用融合设计,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
4.2 做好规划设计,避免盲目开发
在城市生态小区的建设中,各项工程的实施均需要全面的规划,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该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要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并做出有利当地生态平衡的规划,绝不能照搬,否则生态小区建设的良好初衷反会带来破坏该地区原有生态环境的后果。
4.3 提高生态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科学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对生态小区建设的认识,让老百姓认识到自己在自然中所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以及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其次,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营造健康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中来,稳步推进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4.4 引入新思想,构筑绿色生态环境
沿环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活动,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追求立体空间绿化。小区入口处放置大片高差4m多的斜坡绿地,兼顾人车分流的上下两个空间;中水站、垃圾站、消防站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上以硬塑绿地格子板植草皮,构成几片小景点;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5 结束语
生态居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也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1]何荣新等.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以柳州市华林君邸小区为例[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2).
[2]王立红.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