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011-12-30徐铁山
徐铁山
(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浙江 诸暨 311800)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迄今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国家每年因缺水造成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部分城市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就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城市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城市下陷,隐患无穷。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的“生态资源赤字”,同时水以其独特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水危机是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全国每座城市的园林建设,都能像国家大剧院那样具有科学的环保理念,大力发展节水型园林,注意循环用水和节约用水,那么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将会从有限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美好的“人水和谐”。
1节水型园林的植物种类选择
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所在。
1.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重视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乡土树种是指当地固有的、自然分布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并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乡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因此,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
1.2 在园林绿化上,使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也很重要。木本植物要“适地适树”,并尽量选择耐旱树种,减少植物对水源的需求。其他地被植物也尽量少采用引进的耗水量大的植物,特别是少采用大面积“洋草”铺建的草坪,而先用本地耐旱植物作地被植物和草坪。耐旱植物包括旱生植物、中生植物的耐旱种类,以及通过培育而成的耐旱园艺品种。如黄栌、榆叶梅、金银木等。藤本类有:扶芳藤、爬山虎、紫藤等;地被类如匍地柏、狗牙根等。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
2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园林植物配置应加以优化:
2.1 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生态园林
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因此园林植物配置就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各重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
2.2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
2.3 大量应用耐旱植物
耐旱植物包括旱生植物、中生植物的耐旱种类,以及通过培育而成的耐旱园艺品种。耐旱植物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如柽柳属(Tamarix spp)。植物花期各异,花色多种多样,花期从早春至深秋,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城镇园林绿化的理想灌木。
2.4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应该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实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努力提倡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杜绝“以草代树”现象。
3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市园林的灌溉方式上,要大力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对灌溉系统进行认真全面的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在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还要注重铺装材料的渗水性。另一方面,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喷灌。传统的浇灌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水,还会出现跑水现象,使水流到人行道、街道或车行道上,影响周边环境。喷灌是根据植物品种和土壤、气候状况,适时适量地进行喷洒,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30%~50%,而且还节省劳力,工效较高。喷灌特别适合于密植、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
二是滴灌。除了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滴灌比喷灌更节水(约40%)、节能(50%~70%)。不过,也因为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现阶段,滴灌主要应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则应用较少。
三是地下滴灌。这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4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当前从事园林绿化事业的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状况不甚了解,尚未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这一方面表现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或倾向于大面积草坪、大型水景等一些高耗水的景观,或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在后期养护中,没有采取有效的节水计划和措施。基于此,当务之急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使发展节水型园林的观念广泛深入人心。
5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积极发展节水型园林,从而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切实推进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广大园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节水型园林必将成为新型园林的主要建设模式。
[1]武菊英,王国进.可持续旱景园林与观赏草[J]科技潮.2003(10):42~43
[2]王霞,孙仕军,于威.关于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4,20(2):38-39.
[3]朱英连.节水型园林绿化灌溉设计的几点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2009(1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