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技术及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2011-12-30张高
张高
(上海铁路局上海通信段,上海 200070)
1 PTN技术
1.1 PBT技术
面向连接的具有电信网络特征的以太网技术PBT最初在2005年10月提出,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基于MAC-in-MAC但并不等同于MAC-in-MAC、使用运营商 MAC(Provider-MAC)加上VLANID进行业务的转发、基于VLAN关掉MAC自学习功能,避免广播包的泛滥,重用转发表而丢弃一切在PBT转发表中查不到的数据包。
PBT希望基于现有城域以太网体系构架达到电信级运营要求,在电信级保护、可管理性、扩展性方面均有发展,也能提供低于50ms的恢复时间、以太网连接由网管系统进行配置等功能,同时运营商MAC对用户不可见,骨干网不需处理用户MAC,业务更安全;此外,I-SID(ITAG)突破VLANID的限制,可支持 16M(24bit)的业务实例。但由于多了一层MAC封装的硬件代价必然升高,且对POS支持的效率低,在初期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标准方面不成熟,产业支持少也是一个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从行业情况来看,个别厂家的路由器/交换机已支持PBT,在国外网络中已有应用。这种技术适合于已有大规模城域以太网,以以太网为业务主体的运营环境。
1.2 T-MPLS技术
T-MPLS(Transport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传送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帧并利用MPLS机制(例如标签交换、标签堆栈)进行转发,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例如连接和性能监测、生存性(保护恢复)、管理和控制面(ASON/GMPLS)。总体上说,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抛弃了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 Force)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
T-MPLS从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角度扩展出发,通过上述一些机制使其达到电信级运营要求,包括在电信级保护、可管理性、扩展性方面考虑完善,如提供低于50ms的恢复时间;分级、分段的电路级管理,类似SDH的OAM;基于MPLS的帧及转发机制,对包括POS等接口的支持较好。但总体看来此技术的相应产业支持还不够成熟,预计2009年左右芯片才能完善。在应用场景上适合基于TDM业务为主向IP化演进的运营环境。
1.3 PTN典型技术比较
PTN可以看作二层数据技术的机制简化版与OAM增强版的结合体。在实现的技术上,两大主流技术PBT和T-MPLS都将是SDH的替代品而非IP/MPLS的竞争者,其网络原理相似,都是基于端到端、双向点对点的连接,并提供中心管理、在50ms内实现保护倒换的能力;两者都可以用来实现SONET/SDH向分组交换的转变,在保护已有的传输资源方面,都可以类似SDH网络功能在已有网络上实现向分组交换网络转变。
2 PTN技术在铁路通信中应用
铁路通信传送网引入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为最佳选择。
PTN是一种基于分组的多业务传送网络,代表了传送网的发展方向。PTN不但能实现基于IP的多业务的传送、灵活的QoS策略、丰富的广播/组播业务,而且能够实现端到端的隧道管理、端到端的运行、管理与维护(OAM)、提供基于IEEE 1588v2的高质量同步与定时,以及快速的业务保护与恢复。这些特点使得PTN能够很好地契合新时代铁路系统对传送网的需求。
2.1 隧道化的承载理念,实现多业务可靠传送
在PTN的理念中,所有业务的承载都由分组化的隧道来完成。PTN以“隧道+仿真”的思路满足网络演进中的多业务传送需求,能基于隧道进行业务的配置与网络的运维。业界大量的应用证明,隧道化承载的理念对于建设一张高质量的多业务承载网络至关重要。
2.2 以“隧道+仿真”的多业务承载有效保护投资
在铁路通信网络的演进过程中,TDM、IP等各种业务将长期共存。为有效保护投资,并满足铁路系统长期演进的需要,传送网采用分组隧道进行多业务承载是最佳选择。不论何种业务类型,PTN都能用分组隧道来统一承载,并进行统一的配置、管理和维护,每条业务与其下层LSP隧道之间由伪线(PW)仿真来完成适配。
2.3 面向连接的隧道技术保证业务传送质量
由于铁路通信系统服务于铁路运输指挥、调度管理、客票预售、客货运管理、车辆追踪等重要信息系统,因此对业务的传送质量要求很高。PTN在隧道化承载中,业务的建立、拆除依赖于隧道的建立和拆除。隧道的建立和拆除由集中式的管理和控制平面完成,完全面向连接。节点转发依照事先规划好的规定动作完成,不再需要每一跳的查表、寻址等动作,减少了发生意外错误、丢包的可能,同时减小了整个传送路径上的时延,也避免了数据包错序而引入的抖动,从而最终保证了业务传送的质量。
2.4 隧道化简化了运维管理,提升可靠性
铁路通信传送网由原来的TDM业务传送,演进为以IP业务为主的多业务传送,对维护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PTN隧道化的承载思想,将对各种复杂业务的配置、管理和维护,转变为对各种简单隧道的配置、管理和维护。隧道的一致性较强,各种操作也较为简单,从而可以简化运维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2.5 分级的QoS保证,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TDM铁路通信传送网采用VC刚性隧道,带宽独立分配给每一条业务并由其独占,无法共享,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PTN采用由标签交换生成弹性分组隧道进行业务承载,通过统计复用降低对带宽资源的占用;在业务空闲的时候,带宽资源可灵活释放并实现共享,从而网络资源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依靠管道化的QoS保证和调度机制,可保证高优先级的业务带宽需求优先得到满足,从而既节省了带宽,又保证了业务的高质量传送。例如,控制、调度信息一般采用2M颗粒承载,带宽不大,但对QoS要求高,要求低时延、低抖动、低丢包率,因此可以对此部分业务带宽进行预留,标记为高优先级,以保证高质量的传送;对于基于IP的视频监控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等业务,可根据业务QoS分配不同的优先级,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
2.6 类SDH的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网络维护的难易直接关系到网络运维成本的高低。铁路通信网的特点是覆盖面积广、站点数量多,这对于网络运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SDH传送网络集中式的管理与维护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尤其对大规模网络的监控和运维,被证明是成熟、高效和可靠的。
PTN可继承现有SDH网络的成熟运维经验,以集中式网络管理/控制为主,动态协议控制为辅。同时,PTN还具有丰富的网络运维工具与手段,从而降低网络的运维难度。这实际上就是PTN的运维理念。
2.7 硬件化的OAM和保护倒换机制,提升网络可靠性
传送网的高可靠性和快速的保护/恢复能力,是支撑高质量的铁路通信业务的关键。PTN的核心思路是通过硬件化的OAM和保护倒换的状态机制,实现快速的网络故障定位、准确的业务性能统计,同时提升分组网络的保护能力。PTN通过1+1、1:1的线性路径保护,以及未来的环形网络保护方案,达到在大规模组网和大业务量情况下的50ms的网络保护与恢复,从而保障铁路通信传送网的业务高可靠性、安全性。丰富的应用与实践经验
[1]徐跃刚.城域光网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丁小军.PTN和OTN的技术发展与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