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如何服务外贸转型发展

2011-12-30宗国俊石磊

创新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外贸河南省出口

文/宗国俊 石磊

政府如何服务外贸转型发展

文/宗国俊 石磊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但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目前外贸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正处于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阶段。检验检疫部门作为中央驻地方的对外贸易领域的技术执法管理部门,如何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是检验检疫人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就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发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当前外贸基本情况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随着美国国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美元贬值、金融市场动荡等风险,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减弱。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出口和外资流入减少以及美元投资工具贬值等风险,其多年来累积的外汇储备将面临巨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

国内贸易环境严峻。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增加了同比例的出口成本,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打击尤其巨大。一些缺乏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出口退税的大幅下调,直接减少了出口企业的预期收益和实际利润。另外,银根紧缩、贷款利率上调、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对出口企业的成本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河南外贸整体较弱。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22 943亿元,居中西部省份之首,全国第五位,但是极低的经济外向度,河南省外贸经济仅有170余亿美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进口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高,服务贸易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是保持外贸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在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抢抓机遇,进一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外贸转型发展的表现

“十二五”时期,我国GDP结构转型,是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善民生问题为主。我认为因此所致外贸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将以消费型外贸作为重点。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后,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园区化带动制造业的增长,进而实现进口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的目标,加速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扩大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外贸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从过去的“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根本转变,不但要加快以轻纺传统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的食品加工业的改造升级,而且要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要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社会就业。

我国外贸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成为“十二五”时期新一轮外贸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随着国内能源、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东部沿海地区高成本产业向中西部低成本产业梯度转移,使生产布局优化配置,接近原材料产地,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这是企业减轻成本上升压力,扩大生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河南省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进一步表现出地方优势。要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省内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活力,夯实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

推动外贸转型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即从出口商品的各个环节抓质量,推动河南省外贸增长由粗放型经营转变到集约型经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要以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基础,增强品牌意识,加快自主品牌产品的培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营造河南省出口产品的品牌形象、质量信誉度和综合竞争优势。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通过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体系,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通过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企业,以科技发展带动产业升级,进而带动河南省外贸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向科技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转变。

坚持市场多元的原则。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欧盟的RICH法规等等,使我国的整体贸易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开拓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是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贸易风险,确保河南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之路。市场多元化是外贸发展的一个动态的、永恒的发展主题,检验检疫局作为外贸管理机关,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利用各种措施,积极帮助河南省出口企业建立新型市场。

在推动转型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河南检验检疫局应立足于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及质检总局给予的各项优惠措施,坚持以质取胜、创新发展、市场多元的原则服务企业、服务外贸,进而推动河南省外贸经济能够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上实现转型发展。

发挥“三个一”工程的推动作用。将培育、扶持、提升工作作为推动地方外贸发展的一个不变的主题,实施对河南省外贸企业的总体性“分类管理”,培育一批新的企业,培育外贸新的生力军;扶持一批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多元发展;提升一批企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引领河南省外贸发展。

发挥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管理作用。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我们执法行为,这种行为同时也是维护正常贸易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合法、合理地应用这种手段,对不同商品实施许可证管理、检验检疫、检测等,利用技术手段换取质量、换取时间,达到对外贸运行实施监控,对敏感商品进出口实现数量、质量、目标市场的管理,进而有效促进对外贸易健康持续发展,达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

发挥质量分析便利决策的作用。继续落实检验检疫质量分析工作,通过定期对进出口商品质量进行分析、评估,科学研判外贸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外贸调控提供参考,帮助地方政府正确研判外贸形势,分析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于实施更加灵活有效的贸易措施,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

发挥出口基地(集聚区)示范作用。配合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建立出口基地(集聚区),使之成为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示范点。南阳香菇短时间内的强力出口增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在全省建立一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产业特色鲜明的出口基地,并发挥其示范作用,将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各地市发展前景良好、出口规模较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重点特色块状经济区,增强地方优势行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转型升级、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地方传统外贸产业的改造作用。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接受技术、管理方面普遍高于本地的外贸产业,积极促进本地企业的转型发展,以此为核心,加大对本地优势传统产业自主研发力度,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结合。推动行业技术升级,营造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产业改造氛围。

发挥各类经济平台的促进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河南省新建的综合保税区、公共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区域平台,积极发挥其辐射功能,扩大进口贸易,鼓励企业进口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符合国家进口导向的资源性产品。二是有效利用国家各部委与河南省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借势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平台,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进口贸易,增强进口企业的竞争实力。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对进口的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等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质量技术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技术优势,送技术上门,积极帮扶、引导企业开展HACCP、GAP、绿色产品、环境标志等认证活动,建立稳定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技术、工艺升级,提升企业以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做好贸易技术壁垒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能力,支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发挥检验检疫人才、技术和信息综合优势,建立完善贸易技术壁垒信息收集、研讨、分析、应对机制,及时捕捉动态信息,向企业提供包括国内质量政策、国外技术法规指令等信息的咨询、解读、宣贯、通报服务,提高企业应对能力,为有效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化支持。

做好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动合作协调机制,积极争取支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各类地方进出口主体产品检测公共平台,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检测及各类人才培训等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做好口岸物流便利化建设,推动跨部门电子口岸“共建、共管、共享”的深度合作。加快推进通关和监管模式改革步伐,扎实推进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系统应用工作,在科学评定产品质量风险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把关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河南检验检疫局)

猜你喜欢

外贸河南省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送伞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70年外贸大事记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给情绪找个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