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2011-12-30□胡杨
□ 胡 杨
7月下旬,分别发生在中国和挪威的两起重大事件引起举世震惊:7月23日,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两列动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7月22日,在不到两个小时内,挪威一极右翼分子先后制造爆炸和枪杀两起惨案,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这两起事件除了发生时间比较接近外,其他方面看似并无关联,一起是发生在中国的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一起是发生在挪威的恶性犯罪案件,但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却给了我们一个相同的提示,那就是居安必须思危。
近年来,中国铁路发展势头强劲,与不断提速的列车一样,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与此相应的,是媒体一片赞誉之声,诸如“中国高铁上演速度奇迹”、“(京沪高铁)1318千米铸造人间奇迹”等不绝于耳;而就在出事前十几天,铁道部有关人士还在向媒体大谈“中国高铁全面超越日本新干线”、“六年跨过三个台阶”之类。到处都说“好好好”,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是否考虑过其中的风险?即便是京沪高铁开通后,接二连三地发生断电、列车晚点等事故后,有关部门也总是把原因归结为恶劣的天气,而不是从自身的设备和管理上找原因。连普通老百姓都预感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而有关部门却高枕无忧,终致酿成大祸。
挪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在挪威,人人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被誉为“人间天堂”。本来的“人间天堂”何以瞬间变成“地狱”?挪威人的警惕意识差,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因为平时太安定了,极少发生治安事件,挪威警方应对突发事件毫无经验,爆炸事件发生两个多小时后,犯罪嫌疑人居然还能悠闲地出现在数十千米之外,继续实施屠杀;而在嫌犯开枪一个半小时后,警方才赶到犯罪现场。挪威警方的反应速度之慢,也堪称“名列世界前茅”。
因为“长治久安”致使意识麻痹而发生的事故在航天领域也并不罕见。最典型的便是2009年发生的美俄卫星太空相撞事故。当年2月10日,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相撞,这也是航天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事发后,美俄双方互相推诿,将责任推给对方。俄罗斯太空专家指美国航宇局未能在事前及时发出预警,而美国航宇局指出发出预警并非他们的职责范围,追踪太空残骸是国防部太空监视网络的职责。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回应:“太空垃圾”多达18000件,国防部没有可能逐一追踪,根本不可能预测这种相撞事故。他表示,相撞绝对是个意外,但又不得不承认,美国在计算卫星轨道时存在失误,这一错误导致了相撞事故的发生。
既承认计算卫星轨道存在失误,同时又狡辩事故“绝对是个意外”,本身便有矛盾之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俄卫星是已经废弃的,而美卫星是正在运行的,规避相撞风险理应是正在运行卫星需要考虑的事。事故之所以发生,大约是因此前“卫星相撞”只是个传说,美国有关部门并未认真加以对待并及早预警。因此,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怀特上将不得不表示:这次卫星相撞美国确有粗心大意之处。
看来,无论是地面上还是太空中,交通安全的警钟都要长鸣,决不可粗心大意。但笔者想强调的不是交通安全问题,而是要高度警惕隐藏在平安背后的隐患。一般来说,长久的安全之后,人的意识容易出现麻木乃至懈怠。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机器而非人来维持一些事关生命安全的系统的运行,而人自身则因依赖而产生惰性。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说明,把一切都交给系统自动处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系统存在缺陷,而监控其运行的人又失去警觉,悲剧就有可能上演。
懈怠、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航天是高科技产业,其产品中含有许多易燃易爆的火工品,又涉及高温、高压等极端恶劣环境,必须把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最高责任来对待。居安思危,才能有长久的安全。